鑲嵌藍綠寶石是最早以顏色和質地裝飾青銅器的工藝,該工藝雖非安陽原創,卻在此一時期得到前所未見的蓬勃發展,並且特立於我們目前所知的當時世界舞台中。本文研究主旨即在探索工藝現象的時空列位,及其在安陽社會中可能的文化意涵,增進吾人對安陽文明的理解程度。 本文歸納出安陽鑲嵌藍綠寶石工藝,實有三種不同的風格,並利用本文所選的四組年代標尺,排比風格的發展序列、譜其變化脈絡,同時並深入探索了支撐風格表象成形的技術和社會基礎。藉著分析新石器時代直至安陽以前,鑲嵌藍綠寶石工藝的發展情形,本文比較得出安陽的突破與創新,乃在胎體已不限於平面、斜凹槽技術的創發和成形紋飾能力的增長三方面。在工藝與人和社會的繫連上,本文則指出學界過去多認為鑲嵌工藝只為社會高階所用的看法並不全面,而使用者的生前職務則很可能多與軍事相關,是安陽社會中相當與眾不同的人群。至於鑲嵌的器類多為銅兵器和車馬器,嵌石銅容器數量極少,並很可能是性質特殊的「弄器」,當是具有文化意義的選擇行為。 最後,針對安陽鑲嵌藍綠寶石工藝,在殷墟晚期有明顯的衰落現象,本文雖然未能提出完滿解釋,具體提出這些變化現象的內涵,卻也是日後進一步研究安陽社會發展的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