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25.232
  • 學位論文

論使用者利用他人著作的自由─從線上環境談起

On the Freedom of Using Copyrighted Works Online

指導教授 : 張文貞

摘要


經由觀察與綜合其他相關研究指出,拜賜於實定法律的低度執行,台灣一般使用者向來在網路上充分享有使用他人作品的「事實上自由」。又,這類利用他人著作的行為特色在於,往往是順手捻來—在網路上每遇有喜愛的圖文便是「剪下」「貼上」、「轉寄」「轉貼」;或偏好大規模的版權影音檔案分享。此類未經加工、型態單調的作法,實際上是遊走於著作權法內「合理使用」與侵權犯罪行為的邊緣,在著作權法上的根基不算穩固。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利用自由,在面對權利人更正當的主張時也顯得不堪。 藉由裁判內容彙整而來,對法律執行面的現象敘述,同一時間突顯了台灣使用者的順境與逆境。使用者倘若利用的是他人的圖文著作,縱使型態單調,但法院多半肯認其價值,大方地視之為合理使用。然而,相同的法院也不免有其陰暗的一面,在影音盜版問題的處理上,檢警調三方以及法院都一同參與侵害人權的共業,絲毫未慮及音樂分享行為的特性乃至其可能的正面價值,輕率地入人於罪。 得賜於著作權法內的使用者權論述,以及著作權法外的言論自由與隱私權保障理論。將言論自由帶入著作權個案判斷的實體審議考量;讓隱私權成為程序上拒卻粗暴執行的屏障,作者提出目前有助於延續保障使用者自由的方案。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opyright Fair Use Moral Right Freedom of Expression Privacy

參考文獻


陳錦全,2006,《電腦程式著作篇》,著作權案例彙編(10),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二版。
黃怡騰,2002,《著作之合理使用案例介紹》,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一版二刷。
UU………UU,2006,《著作權案件執行事務請注意事項》,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章忠信,2003,〈九十二年新修正著作權法簡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頁。
蔡幸真,2005,《部落客為什麼連結?》,台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陳建勳(2011)。點對點服務業者著作權責任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520
林庭如(2009)。「由使用者提供內容」網站著作權問題之研究 -以YouTube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1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