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23.252

摘要


宋、元之際,朱熹(1130-1200)門人,各立門戶,各自演譯四書義理,各自發揮意見,造成四書學術分歧,諸家學說意見歧異,致使學術紛亂揉雜。新安學人胡炳文(1250-1333)堅守朱學核心思想,建構婺源為理學原鄉,所撰《四書通》彙整諸家學說,義理詮釋與文字推敲,為最貼切朱熹核心思想,且貫通經文與朱注的義理詮釋,解決諸儒學說的歧異與整合分歧意見。其次,篤守家學,以《易》理視角觀點,融貫四書內涵精神,強調踐履篤實修身工夫,回歸儒家心性思路。同時,融合北宋理學與朱熹天道觀,以「理、氣」論形而上的道德觀,具體轉化為體用工夫,強調道德的實踐性,發揮「性之本善」道德自覺,肯定《孟子》性善價值。《四書通》一書,成為明代官書《四書大全》底本之一,學術思想深遠影響明、清兩代,四書學發展脈絡。另一方面,藉由明經書院推廣朱學,以朱熹為宗族象徵,強化朱學的正當性,教導門人子弟經世致用的經學觀,形塑婺源為綱常倫理模範地方特色,開啟明、清社會型態,良善的道德觀與宗族文化。 本文藉由胡炳文《四書通》文獻分析,透過經典義理詮釋,檢視胡炳文學術思想內涵,梳理新安學人在元代初期的學術傳承內容,釐清胡炳文學脈淵源、《四書通》學術特色與價值,對朱學的開展與貢獻。同時,以經學視角印證,《四書通》義理詮釋成就,從中觀察元代四書學的發展趨向。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胡炳文著作及相關書籍(依出版日期排序)
(元)胡炳文,《周易本義通釋》,收入於嚴靈峯編輯《無求備齋易經集成》,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元)胡炳文,《純正蒙求》,收入於《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
(元)胡炳文,《雲峯集》,收入於《元人文集珍本叢刊》,第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