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5.171
  • 學位論文

戰後台灣飲食敘事中的國族、性別與現代性: 以1950年代至1970年代為中心

Nation, Gender and Modernity in Postwar Taiwan Food Literature and Discourses, 1950s-1970s

指導教授 : 陳佩甄

摘要


本研究以1950至1970年代的飲食文本為對象,觀察飲食敘事中的歷史脈絡,探究作家如何以飲食呈現離散經驗、家/國想像、性別角色與現代化慾望。1950至1970年代的大眾論述正值蓬勃發展,培育出許多戰後一代的作家與作品,但尚未有對於飲食敘事更深入的討論,因此我的研究範圍聚焦在該時期大眾論述與小說文本上,並從以下三個面向開展討論。 首先在第一章「離散與重構:『家鄉味』中的國族想像」中將討論飲食與國族想像,大眾論述政府藉由飲食統籌相似的離散經驗,在台灣重構自由中國想像;在小說文本中,異鄉的遊子也藉由飲食抒發各自對國族的想像。接著在第二章「一家之『煮』:飲食中的性別隱喻」中將以性別為主軸,開展飲食性別化與國族性別化的討論。透過性別角色的能動性,我們得以察覺「家」中潛藏的權力關係,並透過細瑣的證據鬆動既有的國族論述。前兩章透過離散族群的飲食與記憶,重構味覺背後更深刻的家/國情感與想像,因而最後第四章的「慾望與遭遇:現代性與飲食」將討論人們對線性的慾望。台灣轉型為現代化社會後,都市與鄉村的差異性日漸增加,都市中的人們追求名利與個人慾望,展現表現上光鮮亮麗的生活,卻在飲食的鋪排下讓人認清都市的殘破面貌。 透過作家筆下的飲食敘事,本研究得以觀察歷史中的權力關係,同時,也期許為1950至1970年代的文本增添新的解讀方式,探究離散經驗、家/國想像、性別角色與現代化慾望如何呈現於飲食當中。

關鍵字

離散 國族 性別 現代性 飲食敘事 冷戰 美援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ㄧ、文本
林海音,《冬青樹》(台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55年)。
林海音,《綠藻與鹹蛋》(台北:文華出版社,1958年)。
林海音,《城南舊事》(台北:爾雅出版社,1983年)。
林海音,〈蟹殼黃〉,王德威編,《台灣:從文學看歷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