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92.3
  • 學位論文

冷戰後中國大陸民族主義發展研究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指導教授 : 邱坤玄
本文將於2025/07/30開放下載。若您希望在開放下載時收到通知,可將文章加入收藏

摘要


傳統中國盛行儒家價值觀,故未具備形成中國民族主義的環境條件,直到近代受到西方列強侵略後,中國民族主義才逐漸興起,成為中國救亡圖存、抵抗外侮以及進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最大動力。隨著冷戰後中國國力進一步發展,中國人的自信明顯得到提升,加上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諸多遏制、打壓行為的不滿,不可避免地將進一步強化中國民族主義思潮,成為當代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藉由探究中國民族主義的起源與發展,從中梳理民族主義對中國具有鞏固政權合法性、維護社會穩定、建構大國形象等三大功能,並透由 1999 年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爆炸案、2013 年尼山聖源書院推動「鄉村儒學」活動、2014 年成立「孔子學院」等三個案例驗證,證明中共歷年在遭遇內外嚴峻挑戰下,多將中國民族主義視為政治工具,藉以轉移內部究責壓力,鞏固自身執政合法性。然而中國民族主義具備情緒化、不受控、不確定性的特質,對內加劇中共維穩壓力,對外引發國際反「中」情緒,均對中共內外治理造成嚴重挑戰。 結論認為中共為避免中國民族主義情緒失控引發社會動盪,相關涉及主權的重大事件均會適時參與和隨時監控,確保相關事件發展朝向中共有利的方向,而非失控超出底線,因此中國民族主義能發揮對內穩定調節功能,並不如西方學界所稱將激發內部激進情緒,進而顛覆中共政權甚至影響西方各國,未來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將走適應中國國情的道路,持續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而更新內容,卻又盡在中共掌握中,形成一種官民間的特殊默契。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大衛.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臺北:桂冠圖書,1992 年,頁 347~361。
宋強、張藏藏、喬邊、古清生等著,中國可以說不。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 年,頁 32~33,61~65。
宋曉軍、王小東、黃紀蘇、宋強、劉仰等著,中國不高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126~1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