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150.59
  • 學位論文

乳癌組織中laminin 5 γ2、laminin 5 α3與syndecan-1 表現與HPV感染之相關性的研究

The Studying of Relevance with Expression of laminin 5 γ2, laminin 5 α3 and syndecan-1 with HPV Infection in Breast Carcinoma

指導教授 : 林景堉

摘要


乳癌一直是全世界最盛行的癌症之一。在台灣,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飲食文化的改變,乳癌已成為女性十大死因之首,乳癌死亡率更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第四位。全世界一年約有50萬人死於乳癌,目前已知的乳癌致病危險因子其中約有25~40%可能由家族遺傳、雌激素(Estrogen)、飲食及生活習慣、過度肥胖、抽煙習慣及放射線暴露所引起。因此發掘新的乳癌危險因子成為乳癌研究的重點,人類乳突瘤病毒在近年被發現除了會造成子宮頸癌外,也可能是乳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台灣地區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盛行率約20 %,由1992起至近兩年的系列病例對照研究,研究顯示乳癌腫瘤組織中可檢出人類乳突瘤病毒基因。綜合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人類乳突瘤病毒極可能與乳癌腫瘤發展過程相關。在乳癌腫瘤發展過程中,隨其惡性度變化組織中成份蛋白亦會發生差異。 先前研究應用分子複製技術(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偵測乳房組織中人類乳突瘤病毒(HPV)基因的存在,陽性檢出率由0∼100%的結果各有差異[36-50]。此外,對於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乳房組織的途徑,Bousarghin L等人認為,病毒顆粒藉由受感染角質上皮細胞基質所分泌的與laminin 5的吸引黏著至細胞膜上,之後利用病毒粒子上的衣殼蛋白L1與細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類(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接受體(syndecan-1)結合,進而改變病毒粒子構形,引發後續內噬作用以及病毒基因體進入宿主細胞核[76]。不同的,由Day PM 等人提出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細胞不需syndecan-1的參與進行[77]。由以往研究得知病毒感染乳房組織細胞過程中,有許多蛋白的參與,其中laminin 5在一些表皮腫瘤組織細胞中已被檢測出。 針對上述各方不一的論述我們提出一假設,乳癌的形成和惡化與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有關並且可導致蛋白表現產生變化,我們進行研究去檢驗這一假說。本研究的目標是使用專一性單株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分析,進行HPV、p53、Rb、syndecan-1、Ki-67、p16、cyclin D1、MDM2、laminin 5 α3及laminin 5 γ2對乳癌及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的評估。且若能進一步釐清在乳癌病人中laminin 5的表現情形,探討其與乳房組織癌化甚 至腫瘤細胞的擴散侵襲間的關連性,這對未來診斷或預防乳癌,以及治療病患有很大的 助益。如syndecan-1(屬HSPG)的存在決定病毒與細胞表面的接合,其它如p53、Rb、Laminin 5 γ2及 Ki-67都與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相關。而cyclin D1、MDM2、Ki-67、p16及laminin 5α3則分別與乳房組織癌化或腫瘤細胞的擴散侵襲相關。 本研究實驗結果在乳癌組織與良性組織中HPV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陽性率分別為53 % (115/217)與67 %(78/117),顯示HPV確實能夠感染乳癌組織及良性的纖維腺瘤與甲狀腺組織。此外,實驗所探討乳癌組織中蛋白質標記的表現結果,經卡方檢定(Chi square test)分析顯示各蛋白質對乳癌的危險對比值,其中對乳癌危險對比值上升的蛋白有Ki-67、p16及laminin 5 α3,危險對比值(OR)分別為8.809、8.005 及3.348,這些上述蛋白質表現有助於乳癌的形成;反之P53和 Rb 與乳癌危險對比值分別為0.238及0.325,這些下降的危險對比值則表示上述蛋白質能降低乳癌的風險。HPV感染乳房組織時Ki-67、laminin 5 γ2、syndecan-1、p53、Rb等蛋白標記危險對比值會上升,分別為1.776、1.894、2.289、2.256、2.821。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breast cancer HPV laminin 5 syndecan-1

參考文獻


1. Parkin DM, Muir C, Whelan SL: 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 Vol 6,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Lyon, 1992, p95
2. The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 2003, Taiwan
3. V Band, S Dalal, L Delmolino and EJ Androphy.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p53 protein in HPV-6 and BPV-1 E6-immortalized human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EMBO J. 1993. 12:1847- 1852.
4. JM Huibregtse,MS Cheffner,and PM Howley. Localization of the E6-AP regions that direct human papillomavirus E6 binding, association with p53, and ubiquitination of associated proteins. Mol Cell Biol 1993. 13:4918-27.
5. Damin AP, Karam R, Zettler CG, Caleffi M, Alexandre CO. Evidence for an associ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breast carcinomas.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4. 84: 13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