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80.85
  • 學位論文

界的浮現:初鹿村卑南族人病痛經驗及其療癒之探究

The phenomenology of horizon: Exploring the ill experiences and healing processes through the exemplification of Bei-Nan Aborigine

指導教授 : 林耀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基於對現代生物醫學的反思,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以不同於當代主流醫療所慣用的生物醫學模式來看待病患之病痛經驗,將個人生活的所有層面視為一整體的觀點,探討病患病痛經驗的整體性,以及其自主療癒的過程。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個案研究與田野參與之研究徑路,對台東縣卑南鄉初鹿村卑南族人進行探究,前後歷時兩年,實際天數約105天。其中深入訪談者共有9位(男性5位,平均年齡57歲;女性4位,平均年齡56歲),研究者以個案呈訴資料之多樣性為考量,選擇其中五位(男性3位,平均年齡56歲;女性2位,平均年齡46歲),作為個案研究之資料呈現的主要對象。研究者分別呈現病患之病痛經驗及病痛療癒過程,並提出「界」以及「擬象療癒空間」的概念。

參考文獻


王乾任(民90)。〈導讀〉。O’nell J.《五種身體》。台北:弘智。
王嵩山(民90)。《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聯經。
何撒娜(民87)。《聚散之間:納人的喪葬儀式與家屋象徵》。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李宜澤(民86)。《祭儀活動下的神話思維:花蓮東昌阿美族喪禮研究》。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李建民(民90)。〈身體感的歷史〉。栗山茂久。《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5-10。台北:究竟。

被引用紀錄


徐菁苹(2007)。台灣原住民疾病認知與治療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復興鄉泰雅族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07.002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