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1.92
  • 學位論文

擊樂作品《靜思.搧動》之音樂分析與詮釋

The Emotion Vibrates between Delibe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ource Materials In Solo Percussion Works

指導教授 : 吳思珊 吳珮菁

摘要


打擊樂作品中的獨奏曲種類繁多,發展至今為了追求新的音色領域,漸漸開始嘗試使用不同的樂器組織或是使用特殊的物品當作演出媒介,就傳統文化素材來說打擊樂獨奏作品在臺灣正在持續發展當中,因此筆者想藉由分析打擊樂獨奏作品的過程,探討傳統文化素材在打擊樂作品上的運用和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並且了解作曲家張瓊櫻背景受傳統音樂對於其創作靈感之影響與幫助,再搭配樂譜範例解說,將樂曲發揮至最大效果。 當代許多打擊樂曲當中,作曲家同時使用中西打擊樂器進行創作之情形日益漸增,隨著藝術之間跨領域的結合,舞台演出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複雜,因此選擇了樂曲當中使用音樂劇場的表演方式之作品,張瓊瓔的獨奏作品《靜思.搧動》作為研究題材。 對筆者而言,音樂的本質,除了聲音的美學功能外,更有許多音樂之外的功能性,一個樂器演奏所能發出之聲響,與樂器本身該發出的聲響,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皆會影響整首曲子的呈現內容,所有的聲響不僅僅是聲音演奏而已,對我來說不同的藝術當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為了某個獨特的美感而存在。 作曲家之音樂生涯背景與創作理念資料來源多為參考西元2013年3月19日東大新聞網張瓊櫻專訪報導與張瓊瓔博士創作論述《傳統音樂對我創作的啟示》,2012。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思珊。〈劇場元素在擊樂作品中的運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2008。
周潤瑩。〈跨領域藝術與我的音樂創作理念〉。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
John, Rahn. Basic Atonal Theory. New York: Schrimer Books, 1980.
Stacey, Peter. F. Boulez and the modern concept.London: Scolar Press, 1987.
宋育任。《潘皇龍與錢南章1980年代至今的跨文化音樂創作初探》。藝術評論第二十四期 頁37-75。臺北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