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39.123
  • 學位論文

《涵香》--潘杰畢業音樂會詮釋報告:傳統南管及其與箏樂融合之特色移植

“Han-Hsiang” Interpretation Report of Chieh Pan’s Graduate Concert:Traditional Nanguan Music and Its Fusion with Transplantation on Gu-cheng

指導教授 : 蔡淩蕙

摘要


近年來,許多現代新創作音樂作品崛起,現代作品大部分從舊有的文化背景和音樂素材中做改編,進而讓過去的傳統文化被看見。   自幼開始,耳濡目染由母親啟蒙學習古箏迄今,大學時期進入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南管組就讀學習,引發了以南管行腔轉韻的語法移植至箏樂上,並運用箏樂特有吟揉按放指法,表現南管獨特的音樂風格。   本詮釋報告將以「涵香」潘杰畢業音樂會所演出曲目為例,除了南管「指」《金井梧桐》及南管「曲」〈遠看見長亭〉兩首傳統樂曲的分析之外,特別以南管「譜」《梅花操》及「曲」〈為伊割吊〉為例,進行改編移植,兩首樂曲的移植層次不相同,《梅花操》主要把三絃的指法移植到古箏上,純粹工尺譜移植到古箏右手的指法為重。〈為伊割吊〉除了移植工尺譜的骨幹音之外,以古箏左手的指法表達唱腔的轉韻,並且有部分變奏及各個段落的主要指法安排,與念白的表現,移植的層次更豐富與多元。   以古箏特有的傳統演奏技法,來詮釋南管的樂曲,讓原本南管熟悉的旋律,移植到了古箏這項器樂時,能夠使箏的特性,發揮出南管的韻味。 用不同的音樂種類去拓展傳統音樂之美,達到推廣目的也引發不同學習者的興趣,進而達到傳承的功用。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林珀姬,〈南管音樂門頭探索(一)——從知見曲目探索明刊本中帶【北】字門頭曲目的轉化〉,頁1-41,《關渡音樂學刊》第六期。
林珀姬,〈南管音樂門頭探索(二)——從知見曲目探索明刊本中帶【相思】門頭曲目〉,頁1-45,《關渡音樂學刊》第七期。
張儷瓊,〈從「以箏托腔」到「器寫人聲」:論河南箏樂對曲劇音樂之吸收與借鑑〉,2010,《民俗曲藝》170期,頁177-231
張儷瓊,〈從《綿答絮》到《皂雲飛》:回顧臺灣箏樂作品中的南管韻響〉,2013,《藝術學報》93期,頁199-235
【曲簿】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