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30.77
  • 學位論文

從暗房到明室:「器的身體」與土方巽暗黑舞踏的陰性基調

From “Camera Obscura” to “Camera Lucida”: “Body like a receptacle” and The Feminine Tone of Tatsumi Hijikata’s Ankoku Butoh

指導教授 : 鍾明德

摘要


「舞踏是亞陶(Antonin Artaud)生命結束時的聲音。」二次大戰後,日本前衛舞踏家土方巽透過「暗黑舞踏」所激揚起的肉體改造與感覺革命,企圖構造肉身作為抗搏理性機構、復權人�體本真的戰爭機器(war-machine),以引領人們飛掠日常政治編配秩序下遭斷裂、閉鎖的「非連續性」狀態,於持續的脫離畛域中,不斷地重新啟動感覺板塊的滑移與重置。 而自七ま年代起,通過舞踏譜的工作方法之確立,土方巽令舞踏的身體作為一只蕩盡(consummation)自我、無窮流變(becoming)的「器」,「暗黑舞踏」遂由六ま年代搭建於「東方」與「西方」之文化相對性上的對抗式結構中達成翻越,從「形式的否定」邁向「否定形式的建立」,由「對象的對抗」移轉至「對象的不在」。主體的穩定性自此發生破隙、敞現開口,從而打開了連續性的交流界閾以及撼搖主客領分的空懸地帶,湧現出無人稱(impersonnel)、無作者的文本(texte)編織之陰性戰鬥力。 於土方巽「暗黑舞踏」所展示的肉體極限體操中,「流變」�「生成」成為了唯一可供定義的不變項,換言之,舞踏即「蛻變」,即捕獲自由及「僭越」(transgression)。它始終在變態成「什麼」、「流變為他者」(becoming-other),那是場僅從屬於力量和強度(intensities)的疆際漫遊。這種「流變為他者」的「非人」(inhuman)是女人、孩童,或動物及各式無機物質,是一個差異(difference)與生成的宇宙,其間沒有任何在上、在前、在先的優勢視角。它是去主格、去人稱、無(男)人、無際的陰柔流變,它便是「流變為女人」(becoming-woman)。此般女性特質所溢顯出的陰性勢能一方面象徵著永恆的域外與異質,一方面則象徵著無盡受容、互滲的平滑主體性。「流變為女人」崩解了伊底帕斯(Oedipus)式的家庭結構,它轉變了政治的空間,並使欲望朝未來敞開,釋放出超越「人」的絕對權力。 這樣的運動樣式同時被實踐於土方巽的舞踏及其諸多文學性作品中,並結合以超量翻摺、騰越、變形語言作為表現特徵的土方巽舞踏譜,成為日本戰後前衛運動渦流中一道異樣的速度和彈力存在。此「身體」與「語言」雙端平行編織為其整幅革命性行動中緻密的重層結構,復聚合土方巽與日本戰後前衛美術、設計、攝影、電影、文學等跨領域藝術界間的高強度際會,共同組構作一組具戰鬥動勢的發聲的集體裝配(collective assemblages of enunciation),成為和他所主宰的表演作為一體的「肉體的叛亂」。 而另一方面,我們亦可窺見相似的女性基調穿行於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不同時期的各個位相,見其不斷地變換姿態、復返舊地,並成為女人的漂游形影。他將「女性」這一符號置於其書寫運動的主題位置,反覆展露著一款遭引申、延異(différance)了的「平面性的死亡」——世界為之平面化、斷片化了,失去了歷史縱深與詮釋厚度,易言之,喪葬了象徵男性史觀的邏輯連續性和表意特權。我們幾乎可以說,這樣的陰性主體性成為巴特自展開其寫作活動之始便有意識選擇的政治位置及運動基調,其所有的文本均是斷片性的,於此中,死亡平面所溢射出的切割線無縫不入,並不竭發揮著女性之物的閹割作用。 故就此一意義而言,本研究便是由創作論的視野出發,以羅蘭.巴特作為參照座標,嘗試於土方巽的「暗黑舞踏」中進行「尋找女性」這一命題之探索。而「明室」(La chambre claire)構成此間之重要內在意象,串織起巴特與母親�巴約納(Bayonne)、土方巽與姐姐�東北間這兩股異質運動性的時空回溯之流。透過交錯辯證,本文期冀深入討論舞踏的陰性主體狀態和一種「女性性」的時間(相對於男性線性歷史時間的一種循環流動的女性時間)及空間(平面性的、斷片的,閹割理性中心和邏輯連續性的非權力空間),並進一步撫觸「衰弱」此一同時滲融於二者竟生創作活動之底藴氛圍(從解除武裝到自我回歸)。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林懷民。1994。〈花的美麗,就是生命的美麗:大野一雄的舞踏世界〉。《PAR表演藝術誌》21(7):8-9。
吳承澤。2008。〈身體自主、理性主體與戲劇想像:尼采與亞理斯多德〉。《民俗曲藝》161:7-37。
張君玫。2012。《後殖民的陰性情境:語文、翻譯和欲望》。臺北市:群學。
楊凱麟。2003。〈德勒茲「思想—影像」或「思想=影像」之條件及問題性〉。《臺大文史哲學報》59:337-68。
蘇子中。2010。〈過度�過渡:從感動的身體、赤裸的身體到奉獻的身體〉。《英美文學評論》16:83-122。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