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變奏曲作品,在變奏曲的演進史上占有崇高的領導創新地位。1802年後,貝多芬逐漸跳脫傳統古典音樂的形式,將個人獨特的風格加諸在各類作品中,如此的轉變,不但擴大了音樂曲式的格局,在作品中更添加了超越過去及當代作品的前瞻性手法,成為了當代音樂作品的新指標。 貝多芬《英雄變奏曲》(Op.35),就是在貝多芬於1802年寫下著名的「海利根遺書」(Heiligenstadt Testament)以表達耳疾之苦時的創作,藉由這首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在創作風格上的轉變,並逐漸發展出個人成熟的特色。貝多芬在此首作品的特殊手法在於序奏的引用,以及「普羅米修斯主題」的再度使用。 本文就貝多芬的鋼琴《英雄變奏曲》(Op.35),將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與樂曲中所使用的創作手法解析探討,並且藉由各變奏段落的架構分析使樂曲脈絡清晰。文中並將多位鋼琴家的演奏詮釋進行版本分析比較,作為研討此曲的實際演奏探討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