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224.194
  • 學位論文

貝多芬《英雄變奏曲》:創作理念、手法與實際演奏探討

L. v. Beethoven’s 《EROICA Variations》:Compositional concept, Techniques and Performing Practice

指導教授 : 王美珠
共同指導教授 : 簡美玲(Mei-Ling Chien)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貝多芬的變奏曲作品,在變奏曲的演進史上占有崇高的領導創新地位。1802年後,貝多芬逐漸跳脫傳統古典音樂的形式,將個人獨特的風格加諸在各類作品中,如此的轉變,不但擴大了音樂曲式的格局,在作品中更添加了超越過去及當代作品的前瞻性手法,成為了當代音樂作品的新指標。 貝多芬《英雄變奏曲》(Op.35),就是在貝多芬於1802年寫下著名的「海利根遺書」(Heiligenstadt Testament)以表達耳疾之苦時的創作,藉由這首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貝多芬在創作風格上的轉變,並逐漸發展出個人成熟的特色。貝多芬在此首作品的特殊手法在於序奏的引用,以及「普羅米修斯主題」的再度使用。 本文就貝多芬的鋼琴《英雄變奏曲》(Op.35),將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與樂曲中所使用的創作手法解析探討,並且藉由各變奏段落的架構分析使樂曲脈絡清晰。文中並將多位鋼琴家的演奏詮釋進行版本分析比較,作為研討此曲的實際演奏探討根據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Eroica Variations Eroica

參考文獻


Burnhan,Scott.and Michael P.Steinberg. Beethoven and his world. Princeton,
Cooper,Barry. The Beethoven Compendium:a guide to beethoven’s life and music. London:Thames and Hudson, 1991.
Newman,William S. Beethoven on Beethoven:Playing His Piano Music His Way. New York:Norton, 1988.
Sisman,Elaine.〈Variations〉, in: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tanley Sadie(ed.), vol.26,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2001.
Misch,Ludwig and G.I.C. deCourcy. “ Fugue and Fugato in Beethoven’s Variation Form. ” The Musical Quarterly 42, no.4(Jan 1956):14-27.

被引用紀錄


蔡瑀漱(2015)。貝多芬《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作品26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5.00028
許舒婷(2011)。貝多芬《英雄變奏曲,作品三十五》之音樂分析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29082011142535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