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240.142
  • 學位論文

尋找演員的存在感──起霸作為一種身體行動方法

Engaging the Presence of the Actor: the Jingju Qiba Score as 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

指導教授 : 鍾明德

摘要


表演者的存在感(presence):一種可以由衷征服觀眾的純粹能量,是整個表演藝術的起點。本研究從戲曲程式「起霸」出發,探究戲曲表演者如何透過戲曲程式建構舞台存在感,讓自己在舞台上產生活生生的動人力量。本論文第一章為研究主題說明、工具性詞彙釋義。第二章說明組成起霸的單項程式為何,同時以尤金尼奧.巴爾巴(Eugenio Barba, 1936-)的劇場人類學概念,針對起霸的單項程式一一討論戲曲演員如何透過「非日常技術」(extra-daily techniques)建構表演者的舞台存在感。接著第三章,從京劇武生演員王金璐、張雲溪的戲曲程式分類方法討論起霸作為一個連貫程式,其中特性為何,並自同為京劇武生演員的李玉聲「京劇不要刻畫人物」一題開始,說明京劇嚴峻的功法規範,即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 1863-1938)晚期追求的身體行動方法(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 簡稱「MPA」),協助演員達到最佳表演狀態。第四章致力於補充第二、三章礙於行文脈絡及篇幅考量的未竟之處:提供起霸的創作實例,以及反思起霸以外的戲曲程式是否能讓表演者在舞台上散發鮮活的舞台能量。第五章結論,說明從中國戲曲功法、巴爾巴的劇場人類學到斯氏的身體行動方法,最終目的都在尋找演員的最佳表演狀態──不要倚賴「情感記憶」,要透過身體行動方法正確地建構出表演者的存在感。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Qiba Chinese Opera score MPA Theatre Anthropology

參考文獻


洪惟助主編。2002。《崑曲辭典》。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鄒元江。2008。〈梅蘭芳的「表情」與「戲曲精神」〉,《戲劇研究》2:145-16。
紀聖美。2013。〈國光劇團跨文化京劇的改編與詮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班。
孫昱文。2011。〈崑劇小生表演藝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
張育嘉。2007。〈撰表演者的秘密:尤金諾•芭芭及其劇場人類學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湯京哲(2016)。《911》導演創作報告〔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0402201602230000
陳羿安(2017)。芮斯的排灣古調吟唱溯源技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4-10022017034930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