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以往一胎化政策給人多是壓迫婦女、棄養女嬰等對女性負面影響的印象,然而事實上,由於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城市裡的獨生女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家庭資源,而仍造成部分的正面影響。但許多獨生子女研究,多集中在教育、心理等領域,並仍以量化研究為多。故本文以上海獨生女兒為研究對象,從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獨生女和父母之間親子關係的改變切入,試圖理解在上海,一胎化政策除了能使女性受教育機會提升外,還能給予女性哪些正面的影響。研究發現上海獨生女在以下五個部分具有優勢:女兒與父母的代間關係改變、雙系家族並重的居住型態、上海共同分擔家務的觀念、多元的就業選擇及高成就抱負,還有以實力抵抗性別規範。 上海家庭的生育數量降低為一個,改變了以往父母與女兒,短期、接受較少資源投資的低流動契約關係,女兒成為唯一繼承人,並背負父母的高教育成就期望,而接受大量的教育資源投資。也因為上海自鴉片戰爭對外開放港口之後,成為中國較早與西方文化接觸、並經濟高度發展的城市,因此也較早發展出核心家庭與男女家務勞動共同分擔的觀念,加上獨生女家庭成員間情感依賴的加深,使網絡家庭的雙系家族並重居住型態更為普及。而獨生女也因為是父母年老唯一的依靠對象,也是唯一的繼承人,更提升女方家族的重要性,而更能增進家務勞動平等分工的程度,同時也可能改變如年夜飯在婆家吃等傳統父系習俗,然而研究也發現,雖然上海的母職也是由女性承擔,然而所呈現的親職關係更為多元而複雜,因此Chodorow所提出的,由母親擔任全職母職,而再生產母職的解釋,對上海案例而言稍嫌薄弱。 五、六○年代的受訪者雖然因為文化大革命,而無法自行選擇職業,也沒辦法獲得高教育成就,然而當時女性普遍參與就業,以及男、女性皆有平等工作機會的觀念,也留給了獨生女,使正逢自由勞動市場時代的獨生女們,除擁有自由選擇職業的機會,還有機會跟資源可獲得高教育成就,並進而競爭工作,然而研究發現,在上海勞動市場中,仍存在職業的性別隔離、雇用的性別差異和對女性家庭角色的期待等性別規範,而獨生女們由於家庭的支持,和父母日常「做性別」〈doing gender〉,平等性別觀念的社會化影響,使大多數獨生女會以「實力挑戰」,和「抵抗性迴避」的策略應對性別規範,少部份人則是「消極地順應」性別規範。 關鍵字:獨生子女、一胎化政策、上海女性、性別研究、家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