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2.205
  • 學位論文

多維積體化多工晶片應用於大陣列微機電系統驅動與控制

Multi-Dimensional Architecture of Multiplexing Data Registration and Control For Large Array MEMS

指導教授 : 曾繁根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針對多維積體化多工特殊晶片設計(ASIC)應用於大陣列微機電系統驅動與控制深入研究。龐大微機電陣列系統需要精密且多工的訊號去驅動與控制是共同的特徵,致使微機電元件符合更高科技發展應用。本研究對噴墨晶片、熱光光開關陣列及LED背光顯示器驅動與控制深入探討,現階段噴墨印頭技術已完成直接驅動晶片墨滴開發,缺點是當列印速度越來越快,解析度越來越高時,需要更微小驅動時間及更多的噴孔數被控制,繼續使用此架構會被侷限住;熱光光開關已完成直流電壓驅動熱阻,電流通過加熱器微環,金屬薄膜通電發熱,改變了波導分支區域內的熱量分佈,導致其下面的波導的折射率發生變化,這樣就可以將光耦合從主波導引導至目的分支波導,而實現光的開關動作,缺點是需要高速率、大容量資訊傳輸、存貯、交換與處理的研究,陣列熱光光開關數目多,直流電壓驅動熱阻產生可靠度降低切換速度慢及溫度不穩定。LED背光顯示領域,全球各大TFT-LCD面板廠及背光模組廠積極研發,以發光二極體(LED)當作背光模組。由於發光二極體色彩飽和度高及無汞汙染問題,使其有充分理由取代現有冷陰極管,但在電路控制、散熱問題、高耗電量、及以往CCFL動態背光只能整體變暗變亮的局限等技術尚待解決。數量龐大的微機電陣列系統,考量到每一模組被電訊號驅動的時間、功率、及切換速度。本研究提出新的多維積體化多工晶片應用於大陣列微機電系統驅動與控制,以符合數量龐大的微機電陣列元件整合系統下運作,與傳統陣列架構相較多一個可選擇的處理訊號,擁有最高優先權的選擇方式,產生這些訊號的電路需具備在特定有資料段的時間點送出訊號,所以使用資料移位暫存器(shift register)跟資料閉鎖(latch)電路來達到此多工訊號選擇功能,更進一步瞭解個別微機電元件特徵及操作,符合該微機電元件之驅動電路,結合特殊的微機電元件特徵設計,噴墨列印解析度及列印速度要求越高,噴孔數一定會相對增加,熱氣泡微結構內墨水底下是一熱電阻,在幾微秒內即可迅速加熱達攝氏350~450度,整個晶片在同週期內要多噴嘴數同時噴墨,需要數十個週期內掃描完要噴墨噴孔,邏輯多工資料多區段處理訊號。在熱光光開關製程元件的熱環阻值誤差會直接影響到將來實際驅動所產生出的溫度不一樣,所以用不同驅動波形頻率不同振幅電壓來作調整。LED背光模組分成數個區塊,針對這數個區塊個別亮暗控制,可透過三維多工控制位址訊號和各組啟動訊號之任意組合而達到LED模組電路的驅動控制,換言之,每一LED模組電路係透過一位址訊號和各組啟動訊號中之一啟動訊號的控制而驅動,並可應用於立體顯示器背光對比控制。驅動與控制電路已成功利用Workview Digtial and Analog Circuit Design Tooling 軟體針對單元控制器進行設計、分析及模擬。電路部份則使用MaxPlusΠ製作FPGA 在邏輯數位電路上的驗證及Altera等設計軟體。系統驅動電路訊號與電壓調整電路訊號設計以HSPICE 軟體模擬,設計分析完成送國家晶片製作中心(CIC)晶片化,晶片量測結果同預期節省原本驅動與控制時間3倍以上精確定址(Addressing),元件的特徵與原設計模擬同值。

參考文獻


[8] J. Chen and K. D. Wise , “ A high-resolution silicon monolithic nozzle array for inkjet printing ,” IEEE Trans. Electron Devices , vol. 44 , no. 9 , pp. 1401-1409 , Sep . 1997 .
[11] Kaneko, M., Tsuchii, K., Suzuki, T., Kubota, M.,” FINE-printhead for sub-picoliter droplet”, NIP 23.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ies. Technical Program and Proceedings. Digital Fabrication 2007, p 302-4, 2007
[18] W. Hawkins et al ., Device Research Conference Digest , 1990 , 1992.
[20] P.H. Chen, W. C. Chen , and S. H. Chang , “ Bubble growth and ink ejection process of a thermal ink jet printhead , “ Int. J. Mech. Sci., vol . 39 , no. 6, pp.683-695 , 1997 .
[21] W. Wehl, "Tintendrucktechnologie: Paradigma and Motor der Mikrosystemtechnik – Teil 1," F&M, No. 9, 318-324, 199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