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孟子》的雖字句為主要觀察對象,討論先秦雖字句的類型/「雖」的語義功能。先秦「雖」是多功能的,本文首先梳理其語義功能/雖字句的類型,再分述「雖」如何從強調標記發展成讓步標記、極端標記,以及跟雖字句相關的幾種表達模式。最後也對「雖」通作「唯」的問題展開討論。 本文從言說角度觀察先秦「雖」的語義功能,並透過「語用預設」(pragmatic presuppositions)闡釋使用雖字句的心理依據,展示「雖」如何注記言說主觀性(subjectivity),以及「雖」的言說主觀性如何變得越來越強。本文認為「雖」、「唯」本為異體字,是注記信息焦點的強調標記。功能分化後,「雖」專用以強調重提的事況,在會話推理的作用下演變成讓步標記,注記言說者確實承認的實然條件、及言說者姑且承認的非實然條件,最後在移情的作用下演變成極端標記,注記言說者認定為聽者認為極端的事況。 在表達方面,先秦雖字句也已形成幾種固定的表達模式,如注記實然條件時搭配斷言的理由、注記非實然條件時搭配不同的語氣標記、注記極端時搭配遞進標記,各個模式都有其固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