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83.240
  • 學位論文

一九五0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

指導教授 : 陳建忠

摘要


本論文為反共文藝理論的全面清理與重整。首章敘述研究動機,與既有研究成果對話,以及揭示章節設計的初步構想。第二章以話語分析為研究方法,一面向前伸展時間縱軸,一面俯瞰同時並存的各個文學陣營,呈顯繼承與過渡的痕跡,並開啟以下三個反共文藝論述區塊:三民主義文藝論述、民生主義社會文藝論述、戰鬥文藝論述。 「三民主義文藝論述」此一階段對既有基礎進行修正與補強。首先重新連結政治與文學,使文學為政治服務合理化。再者,國府對「自由」一詞選擇性的取用,對外是國際定位和政治體制,對內卻是有前提條件和受到壓抑的,為兼顧名義與實情,著重作家自發創作與政府柔性倡導。至於共識的全民性文藝,要以寫實主義技法實踐,並進行改良,加進各流派優點,減少原有的社會批判成分,而多了指引人生、帶來希望的主張。 「民生主義社會文藝論述」此一階段同時砲轟內外,具明顯攻擊性。國民黨以《補述》完成道統論,構成民族、文化、道德三位一體,聲討共產黨對這三者的戕害。在台灣內部,則撻伐商業化造成的文藝墮落,以國營文藝機構重塑國民品味雖是根治之道,卻非一朝一夕可成;收效最快的就是查禁取締,因而有文化清潔運動的發生,排除有礙於反共復國的意識,並為日後的戰鬥文藝做清道工作。 「戰鬥文藝論述」為體制極度緊縮、盛極轉衰的階段。在總體戰全民皆兵的氣氛下,作家必須服思想兵役,進行實務工作,包括文藝入伍下鄉,以及頻繁的海外交流。理論與創作重心則由社會漸轉向軍中,帶動軍中文藝的發展,軍中文藝也長成反共文藝的生力軍。另外,藝術化的兩個方向:優美與壯美都已提出,與時代氛圍相應,壯美確立為最後依歸,卻也因過於強調陽剛與集體精神,使「反共八股」更加固著,無法挽回民眾的閱讀興趣。 當時理論家理想中的文藝真、善、美兼備,故以此三歸準總合討論並總結全文。希望本論文初步概括的幾個特徵,能夠成為未來研究的基石。

參考文獻


35.張道藩治喪委員會,《張道藩先生哀思錄》,台北:張道藩治喪委員會。
6.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2.1。
7.葉石濤,《台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6。
28.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0.4。
45.蔡仁厚,《哲學史與儒學論評:世紀之交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學生書局,2001.6。

被引用紀錄


許元蘋(2014)。「文獎會」(1950﹣1956)中、長篇得獎小說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1005
周介玲(2012)。台灣作家的文學獻身之道──李榮春之藝術家成長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241
吳佳馨(2008)。1950年代台港現代文學系統關係之研究:以林以亮、夏濟安、葉維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367
許婉婷(2008)。五0年代女作家的異鄉書寫:林海音、徐鍾珮、鍾梅音、張漱菡與艾雯〔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138
馬翊航(2017)。生產.禁制.遺緒:論台灣文學中的戰爭書寫(1949-2015)〔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054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