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239
  • 學位論文

從部落格的物質形式看部落客的自我技藝實作

On Bloggers' Practices of Technology of Oneself in Terms of the Material Forms of Blogs

指導教授 : 林文源 張維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部落格的日益普及逐漸形成所謂改變媒體生態的「草根媒體」、「人人都是記者」的社會新興現象,就傳播學的觀點而論,這是一種消除閱聽眾被動特質、轉而成為積極的資訊撰寫者、傳播者的「賦能」見證過程。然而,正如蔡珮(2005)在有關網路成癮的研究中所表示,以往的討論大多關注在「人」的身上,卻沒有追問過「科技本身」為何讓使用者如此使用著,意即忽略了媒介本質與人參與其中所可能建構的行為。因此筆者以部落格為例,並且以其物質形式為出發點,說明:做為一種技術物(artifact),部落格透過互動式介面而組織起內含的各種設計元件,在每一位部落客獨有的書寫實作脈絡下,在「某時某地」的「行動者網絡」中,物與人之間的關係皆是不斷地在更新、變動,不但開展了有關「某物究竟是什麼」這種事物本身(things-in-themselves)的認識,此外,部落格特有的物質形式同時形塑了一個高度自我指涉的時空,部落客在其中藉由詮釋實作與自我象徵化等意義生成機制,亦是持續地重新形構主體與認知他者。透過特定的研究對象在深度訪談中所論及的生活事件史,亦可以看到研究對象如何在部落格的物質基礎上,將個人書寫視為一種連結日常生活的藝術品創作,在其中試圖追求、完成生存的美感,藉由不斷的創作而獲得個人精神、行為的安頓,因而所顯現筆者所謂「適性哲學」、「關照自身」的生存方式與態度。

參考文獻


江宜樺,(2005),〈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1-57。
吳佳煇&林以正,(2005),〈依戀型態對網路他人信任感與網路自我確定度之影響〉,《資訊社會研究》9:325-342。
林文源,(2007),〈漂移之作:由血液透析病患的存在與行動談社會本體論〉,《台灣社會學》12:69-140。
林淑芬,(2006),〈重探政治-評《回歸政治》〉,《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6:301-310。
林遠澤,(2005),〈生命的終極關懷能否超越正義的觀點?試論宗教與形上學思考在生命倫理學爭議中的實踐意義〉,《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5:131-174。

被引用紀錄


蔡虹音(2009)。網路合購是一個系統嗎?:以PTT合購板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91242
許富盛(2012)。醫生部落客的書寫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0148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