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試圖探討山寨機興起過程背後所涉及的技術與政治。相對於既有研究忽略手機發展的技術內涵與國家政策的影響,本文試圖將山寨機崛起背後的「中國崛起」現象以及技術創新,重新帶回分析的脈絡,探討山寨機現象對於海峽兩岸的技術與社會發展深刻的意涵。 本文認為在山寨機的興起歷史中有兩個關鍵因素:原有的封閉生產政策與生產模式,以及聯發科的技術發展。這兩個因素構成品牌/山寨兩個技術聯盟,其各自的發展與兩者間的互動,架構出山寨機的發展歷史。在此一歷史發展的分析與回顧當中,本文有三個主要的發現:一是後進者在切入已經成形的產業時,若缺乏政策的有效協助,將可能發展出另類的商品鏈模式。二是對於發展型國家的保護政策而言,若無法將產業的特性納入考量,則保護政策將無法達到其預期目的。三是對於技術的發展而言,缺乏國家與資本支援的技術聯盟,並不一定無法取得其生存空間與市場。整體而言,藉由山寨機的興起研究,本文重新深入探討山寨機的興起歷程,並且提供未來研究後進產業一個發展的參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