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嘗試以具微結構陣列之微流體晶片,利用免疫捕捉的方式,分離血液中微量濃度的循環性腫瘤細胞,藉此達到早期發現癌症的目的,或是即時評估治療的效果。本研究利用黃光微影與模造技術,製作以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為材料的陣列結構微流體晶片,除了建立捕捉專一性仿生粒子的檢測平台以及實驗方法外,還特別針對晶片之微結構陣列幾何參數,探討其對於捕捉效率之影響,歸納出較佳的參數,並且以實驗驗證其效果 由CFD-RC軟體所模擬之流速分佈發現,相對於三角柱與方柱,圓柱陣列結構周圍具有平順、流速慢的特性而且結構不具大角度的轉折,有利於流動的仿生粒子在其表面滾動,對於提升捕捉效率而言為最適當的選擇。 研究結果也發現,當晶片微結構直徑增加則仿生粒子與微柱理論接觸長度也隨之增加,即粒子被捕獲的機率增加,但是增加趨勢會漸漸減緩。以不同結構直徑的晶片實驗結果顯示,增加接觸長度的確可使仿生粒子的捕獲效率增加,但會使壓力隨之上升。使用300μm之微結構,其效率可較100μm提升3倍。以優化幾何參數之微圓柱結構(直徑300μm、間距50μm)參數進行低濃度實驗,在仿生粒子濃度為102~104 / ml時,其捕捉效率值約可達到40%~45%。本研究所歸納出陣列微結構幾何設計之原則,將有助於提高免疫捕捉微流體晶片的專一性細胞分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