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3.89
  • 學位論文

保全在台灣─都市社會中的信任與使用者詮釋

指導教授 : 古明君

摘要


本文試圖在保全業在台灣發展的歷史脈絡與使用者經驗之中,回答一個提問,即為「台灣的都市空間保全化是如何可能」。而根據這樣的提問,本文透過下列幾個子題去逼近:第一、台灣的保全業發展之際,台灣的都市發展與社會狀態呈現了何種面貌,第二、台灣的保全業發展時,其本身經歷過什麼樣的方向轉變,又,保全業是如何塑造自身形象,以利自身與台灣社會之結合。第三、當保全業逐漸接手公共性質空間,並且進一步進入私人親密空間界線的同時,台灣社會的使用者是以何種方式來面對。 而針對這三個子題的回答,本文試圖論證:自詡為現代化先驅者的保全業,雖然嘗試製造信任關係來與台灣社會結合,然而台灣社會的結合方式卻並不是以信任關係,而是以最低層次的商業交易、對日常生活的控制與受害者自負責任的社會文化,與這樣一個外來的概念進行結合。

參考文獻


王志弘,2003,〈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2: 121-186
王俐文,2009,〈被「詮釋」掉的風險:單身女性合租者之空間安全感研究〉,文化研究學報(88)。
李素馨,1999,〈性別與社經因子對都市公園安全認知差異之影響〉,《中國園藝》45(3): 223-238
李素馨、蔡益銘,2002,〈居民個人屬性與日常活動特性對社區安全認知之關係—以台中楓樹社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5(2):41-69。
胡紫寧,2010,《疏離的現代建築腳本下:台灣附加物的生成與演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