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18.254
  • 學位論文

服務供應商之模型建立與績效表現之研究-以台灣便利商店公司為例

Service Company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with A Taiwan Convenience Store Case Study

指導教授 : 邱銘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以往的供應鏈研究中,主要是探討產品在供應鏈中的流動時產品相關物流設施的最佳化,最終目標多為替企業賺取最大的利潤。由於服務與產品迥異的特性,當供應鏈的研究主體由產品轉為服務時,在架構供應鏈、績效評估上無法完全應用產品供應鏈相關方法,必須進行調整與修改。其中產品與服務最大的差別在於服務主要產生於接觸與互動的過程,因此完整的服務供應鏈應該囊括顧客接受服務的過程,否則無法體現出服務導向供應鏈與產品導向供應鏈的差異。此外,以往服務供應鏈的研究中,多以概念式、要點條列的形式描述這部分的差異以及該如何執行與改善。對於決策者而言,如能將決策的要素數值化並透過模型的計算,明確的給予具體的改善方案將更具效益。本研究為了體現兩種供應鏈不同的特性並克服決策方案不夠具體的問題,將透過數值化的方式發展一套服務提供商的配置模型並給予建議。本方法首先整理供應鏈研究相關文獻,在考慮服務的特性後,選擇適合的指標作為評估服務的依據。接著,本研究嘗試將顧客行為利用數學模型模擬並找出服務型企業如何與顧客以及其供應商的互動過程,進而建構出完整的服務供應鏈。此模型的特點為考慮顧客在供應鏈中接受服務的過程,體現了服務供應鏈與產品導向供應鏈不同之處。最後,利用粒子群演算法進行模型的最佳化以得到最佳的配置使目標企業可以賺取最大的利潤。並透過敏感度分析,找出其中影響企業利潤的重要因子以及因子的影響性。

參考文獻


1. Ahumada, O., & Villalobos, J. R. (2009). Application of planning models in the agri-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6(1), 1-20.
2. Akkermans, H., & Vos, B. (2003). Amplification in service supply chains: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from the telecom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12(2), 204-223.
3. Angulo, A., Nachtmann, H., & Waller, M. A. (2004).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partne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5(1), 101-120.
4. Aviv, Y. (2001).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forecasting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ience, 47(10), 1326-1343.
5. Arlbjørn, J. S., Freytag, P. V., & de Haas, H. (2011). Servi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survey of lean application in the municipal sec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41(3), 277-29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