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76.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彰化市區曾有一座古磚城,從清嘉慶年間到日治時期,這座磚城在當地屹立著,雖然今日我們無緣一見它美麗風華的身影,但它的曾經存在,已為彰化人留下了一頁值得驕傲的歷史篇章。原先是利用茨竹所建成的城,但在歷經林爽文、陳周全等的變亂後,茨竹的防禦功能有其侷限,因此士紳們倡建磚城。有了城,神明也有落腳的地方,漢人移民們也陸續從原鄉請來保護他們的神明,使彰化城內廟宇林立,代表著不同族群在此地生活過,更象徵著彰化城有著不同族群在這片土地上,曾共同努力打拼過的痕跡。 行政區域的調整,或為人口增加、或為行政效率,或為治安及國防等因素,而彰化縣的增設背景也與上述原因有關,在加上朱一貴事件的推波助瀾,清政府隨於雍正元年(1723),調整原有的行政區域,劃原屬諸羅縣管轄之虎尾溪至大甲溪為「彰化縣」,使行政區域調整為一府四縣,並將縣治設在半線(今彰化市)。

參考文獻


1959,《治台必告錄》,台北:台灣文獻叢刊(以下簡稱台文叢)第17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以下簡稱台銀版)。
1987,《清代台灣的綠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台灣早期歷史研究》,台北:?經出版公司。
1992,《台灣史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3,《清代台灣廳縣制度之研究》,台北:華世出版。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