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8.3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人的生命中會經過許多的起伏轉折,引發出人生的存在感受。當人面對生命中摯愛的告別,或是自我的生死大限時,我們才能真正貼近生命最深的底層,去思考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宋儒張載說:「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既然人生的存在常是被放置在貧乏、恐懼、不安的環境之中,人除非從精神上得到滿足,否則對一切將無以從被壓迫中解脫。 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最有名的道家學者。莊子所處的年代,根據司馬遷《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的記載,是「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與孟子所處的時代一樣,飽經戰爭、離亂的苦難。他置身在悲苦的現實世界,面對充滿殺戮、飢餓、流亡的戰禍,天下沉濁,人心苦悶,但他不僅沒退避,更以超然的態度把生命提升上來,因之,欲有豁達的人生觀、不羈塵俗的睿智,而獲得自由快樂的人生,此乃吾人之初衷,本論文便針對《莊子》中「遊」的人生哲學加以探討,安排本論文的架構及章節如下: 第一章:「緒論」。揭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及方法,處理文獻的態度及近代研究莊子學述要。 第二章:「遊的人生哲學」之提出與證成。「遊」之概念的提出,著眼於它在展現思想系統上的核心地位。「遊」之概念,其重要性不僅表現在數量之多,也表現在義理系統的樞紐地位。本文研究焦點分別從量的統計和質的分析兩端加以論述。 第三章:「逍遙遊的境界及其實踐的先決條件」。研究焦點在於針對莊子「逍遙」二字的意義做理解,並進一步就莊子的四個層次分析逍遙遊的境界,及遊之前的先決要件。 第四章:「忘的意義及其境界」。研究焦點在「忘」的意義、對象、層次及境界的整全性理解。 第五章:「致忘之方」。「忘」既是涵養之工夫,便有致忘之方。莊子以為,透過理智的思辨,可使人改變觀念。茲依〈齊物論〉所言,而歸納為「齊小大」、「齊是非」、「齊物我」、「齊死生」四端論述之。 第六章:「遊方之外與遊方之內」。本章研究焦點在於人心的自由與現實生命不脫人世,須謹慎處世。莊子主張並提出兩種處世之方,以便安然行於人生旅途。 第七章:「結論」。總結以上各章節之探析,試圖為莊子學之研究,找到另一個可能的詮釋進路。

關鍵字

逍遙 齊物

參考文獻


49.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9年5月初版
王邦雄 ,〈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與「義」理念,現代化研究〉,民國86年7月
曹智頻 ,〈遊的哲學—莊大陸近五十年來的莊子研究〉,鵝湖月刊,民 國87年10月
楊自平 ,〈「莊子」「逍遙」概念義涵的探討〉,哲學與文化,民國88年9月
袁長瑞 ,〈莊子「人間世」研究〉,哲學與文化,民國89年2月

被引用紀錄


徐思琦(2010)。莊子無我思想研究 以<齊物論><人間世><大宗師>為論述對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305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