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79.147
  • 學位論文

南管譜〈梅花操〉之版本與詮釋研究

指導教授 : 呂錘寬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研究主題為南管“譜”〈梅花操〉版本與詮釋之研究,方法上是透過各種不同版本的比較,以具有代表性館閣的演奏為基礎,進行寫傳與活傳統詮釋比較。寫傳方面所採用的版本共有:《文煥堂指譜集》--為目前所見歷史最古老的刊刻本、林祥玉校正之《南音指譜》、林霽秋編《泉南指譜重編》、許啟章、江吉四編《南樂指譜重編》、劉鴻溝編《閩南音樂指譜全集》--目前多為各館閣所使用、吳明輝《南管指譜全集》、《昇平奏本》等七本;活傳統方面:台北閩南樂府乃目前所蒐集到此譜最早的錄音,且館員多為泉州之移民,代表民國三十年代泉州南管演奏之狀況;鹿港雅正齋為台灣歷史最古老之館閣,且民國六十年代亦被視為當時藝術表演水平之佼佼者;台南南聲社歷史雖不甚久遠,但若論其在民國七十至九十年代之藝術代表性,亦堪有第一流之水準。 本文經過上述比較,得知〈梅花操〉各曲簿乃是同中有異,雖篇幅長度相近,彼此僅分段上存有差異;至於其中更細微的乃在指法與音域上有所區別,詳細狀況可參考文中第二章第二節。在比較三個具有代表性館閣對於〈梅花操〉之詮釋方面,雖錄製年代不同,其演奏的速度皆在相近的範圍之內,顯示〈梅花操〉在南管樂曲流傳上,在不同時間與地點的表演者,基本上對樂曲進行速度的掌控上都有共同認知,至於展演上之些微差異,實則因琵琶的不同彈奏指法,所造成洞簫、二絃的裝飾音(簫絃法)部分不同。 〈梅花操〉以其輕快活潑的表現方式與優美的意境,在不同版本中隨不同藝師的詮釋,得到不同面向之發揮,實在很難界定何種版本孰優孰劣。而本論文進行〈梅花操〉各版本研究比較,則是希望有助於後人對於南管樂曲流傳之相關整理工作之進行,讓傳統的優美南管音樂得以繼續發光發熱,讓更多人能深入去欣賞它的內蘊之美。

關鍵字

南管譜 梅花操 版本 詮釋

參考文獻


沈信一 譯,Bruno Nettl著。
〈梅花操〉:李麗紅、尤奇芬、劉?格、陳杏?、陳瑞柳演奏。《Anthology of the World music:THE MUSIC OF CHINAⅡ》。1971年,美國Anthology Record Tape Company 出版。
一、樂譜類
小?章煥集
1857 《文煥堂指譜》。2003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刊為《清刻本文煥堂指譜》。

被引用紀錄


張維婷(2015)。論琵琶及三絃的合樂關係與藝術特點 ――以南管音樂、潮州細樂、蘇州彈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5.00043
吳佩熏(2013)。南管樂語、腔調及其體製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0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