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0.242
  • 學位論文

論琵琶及三絃的合樂關係與藝術特點 ――以南管音樂、潮州細樂、蘇州彈詞為例

The Ensemble and Artisitic Features of Pipa and Sanxian: For example Nanguan, Chaozhou Xiyue and Suzhou Tanci

指導教授 : 王世榮

摘要


琵琶及三絃廣泛運用於地方樂種,且為受大眾所喜愛的彈撥樂器,本文藉由南管音樂、潮州細樂與蘇州彈詞,探討琵琶及三絃運用於各樂種的面向與關係,透過三樂種的歷史脈絡、藝術形態與樂種曲目,深入瞭解傳統民間樂種的傳承方式與核心價值,進而尋找琵琶及三絃在樂種之間扮演的角色與關聯性。   無論在民間或當代的音樂種類;傳統樂曲亦或以該樂種素材創作、改編的樂曲裡,均可發現琵琶及三絃之間的互動有相當緊密的關聯,在樂種中也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從實際田野訪查與研究過程中,溯源樂器的傳統形制、樂種律制、演繹技法與詮釋美學等,以文獻資料與學習成果相互整理比對,體認到中國民間音樂的傳統審美,以及時代變遷所產生的審美變化,希冀透過民間樂種的音樂內涵,作為學習借鑑,豐富自己的演奏思維,並希望藉由上述樂種的探討,能夠提供給演奏者在演奏上一份學術參考。

關鍵字

南管 潮州音樂 蘇州彈詞 琵琶 三絃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anguan Chaozhou music Suzhou Tanci Pipa Sanxian

參考文獻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2001。
林珀姬,〈古樸清韻―臺灣的南管音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2008,第5期,頁295-328。
林珀姬,〈聽見臺灣南管歷史的聲音兼談臺灣南管音樂的發展―從台灣南管有聲出版品說起1980-2005〉,《關渡音樂學刊》,2005,第3期,頁185-212。
李靜宜,《南管譜〈梅花操〉之版本與詮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