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71.9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創作論文撰寫的主要內容,在進一步探討超現實風格作為數位藝術建構平面圖像的可能性。在以往創作研究中,較偏向於將超現實表現手法進行以數位影像合成作狹意的套用,而對超現實風格的構成基點精神之探討較缺乏,因此進一步尋根溯源超現實主義大師們創作的理念精神、進而將其構成基點、表現於數位平面媒材創作上、如何發揮出真實的超現實圖像風格、以及真實反映數位圖像之特質,藉此希望提供圖像創作人員在構思圖像表現時的重要參考。 首先在緒論中,說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研究流程,以呈現整篇創作論文的大綱。在第二部份,承前章之研究架構,收集超現實風格作品之相關文獻、資料,將其歷史淵源進行探討。再針對數位藝術之相關文獻與作品進行收集與整理,並就數位藝術之發展背景、形式、功能與媒材之特質呈現探研其啟發性之影響。而在第三部份解析超現實主義大師們之藝術創作思想與圖像構成,受其時代背景之影響、理論學說的啟發、藝術思潮、對傳統藝術觀念的影響與衝擊,利以新表現的轉折,結合主觀心象的手法,諸如隱喻、荒誕、象徵意義、折解轉化、死亡、慾望、乃至對真實存在之哲學性思辨加以研析。第四部份說明筆者的創作觀,包括:創作理念、表現形式、表現主題、創作流程與技術運用,並根據研究驟逐步創作完成。 最後在結論中,檢討筆者的創作理念,受超現實風格思想和數位圖像媒材特質的影響,並說明創作心得進而對日後的作品產生新的觀點,乃至思考作品風格之顯現,並將本研究創作一總結性的歸納,作為個人對未來創作方向的指引。

參考文獻


1.Elizabeth M. Legge (1989),《Max Ernst:The Psychoanalytic Sources》,London: UMI Research
5.M.E. Warlik (2001),《Max Ernst and Alchemy: A Magician in Search of Myth (Surrealist Revolution)》,USA: University of Texas
6.張申溥(2002),《超現實表現手法於電腦插畫設計之創作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中文部份】
1.王秀雄(1989),《時代、情感、形式》,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被引用紀錄


曾湘怡(2014)。『幽暗意識』-從超現實數位影像創作探勘人性原罪〔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6/NUTC.2014.00124
廖美菁(2009)。論超現實主義繪畫的文學性及其在數位插畫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2630
陳麗雲(2011)。幾米繪本藝術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5589
范文賢(2012)。假面的告白 — 超現實風格的攝影創作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2208201205262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