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3.41
  • 學位論文

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分離-個體化與生活型態、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

指導教授 : 蔡順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分離-個體化與其生活型態、社會興趣之關係。而主要研究目的在於:一、瞭解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其人口背景在分離-個體化、生活型態及社會興趣方面的發展情形。二、探討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分離-個體化、生活型態及社會興趣三者間的關係。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教師、家長或輔導人員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分離-個體化量表」、「生活型態量表」及「社會興趣量表」等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1204份。根據問卷調查所得到的資料,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分離-個體化方面,男生的「親近焦慮」程度高於女生;而女生的「分離焦慮」程度高於男生。在「自我讚賞」和「抗拒控制」上則沒有性別上的差異。 二、在生活型態方面,男生在「支配型」的得分高於女生;而女生在「有益社會型」的得分高於男生,但在「獲取型」和「逃避型」上則沒有性別上的差異。 三、在生活型態方面,家庭社經地位和獨生與否之間有交互作用,低社經地位的非獨生子女在「獲取型」的得分高於中等社經地位的非獨生子女。而低社經地位之國小兒童中,在「獲取型」的得分上,非獨生子女的得分高於獨生子女。 四、在社會興趣方面,女生的社會興趣高於男生,非獨生子女的社會興趣高於獨生子女。 五、國小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分離-個體化能有效預測生活型態及社會興趣。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作為教育、輔導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參考文獻


陳秉華(民84)。諮商中大學生的心理分離-個體化衝突改變歷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8,145-175。
蔡順良(民75)。國中生自我肯定與社會興趣之關係暨性別因素對不同情境自我肯定在友伴接納和人際吸引方面之影響。師大教心學報,19,149-176。
李韋姍(民95)。成年前期獨生子女的自我信念、人際信念與家庭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秀燕(民89)。青少年家庭系統分化、心理分離-個體化、自我發展及情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秋央(民90)。原生家庭經驗、心理分離-個體化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李玉玲(2010)。獨生子女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學童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990
張鐘文(2008)。國小資優生與其家長、手足互動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20877
蘇慧娟(2010)。國中學生自我分化、情緒自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566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