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24.244
  • 學位論文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 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研究

指導教授 : 季旭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文字考釋及釋讀為主,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六章為正文部份,分別討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的〈采風曲目〉、〈逸詩〉、〈內豊〉、〈相邦之道〉四篇簡文。其後詳列參考引用之書目,並在附錄中附上單篇論文〈說夬〉。 本論文正文部分概述如下: 一、〈采風曲目〉 據原考釋說明,本篇僅殘存六簡(簡二由兩支殘簡拼接),共150字,最長的一簡為56.1釐米,上端仍有兩個字位置的斷缺長度,其他幾支簡所缺的部位都在上端,而下端較為完整。記載的內容是五聲中的宮、商、徵、羽各聲調及所屬歌曲的篇目,沒有發現角音的聲名。 本篇包括12個宮調名、36個曲目名以及「又 」一個演奏說明。曲目的性質,有些詞句也許和今本《毛詩》的詩句十分類似,但大多數曲目的性質還不是很清楚。是否為孔子選編後未傳的逸詩,或是楚地采集的詩歌,其實也都不能確定。由於本篇的曲目都沒有歌詞,所以具體內容不易肯定,本文僅能根據曲目名稱加以推論。 二、〈逸詩.交交鳴烏〉 〈交交鳴烏〉現存殘簡四支,詩歌內容可據上下文擬補,估計有三章,每章十句。學者多從原考釋之說,將此詩詩旨理解為君子們互相友好。本文則據季師旭昇〈交交嗚烏新詮〉之說立論,認為此詩所謂的「豈弟君子」乃指楚國國君而言,以群 飛翔往來,聚集於梁(渚、厲),象徵人民心向統治者,全詩在歌頌國君能為民之長、努力政事、事奉天地。〈交交嗚烏〉一詩應是南方楚人模擬《詩經》而產生的作品。 三、〈逸詩.多薪〉 本篇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第二篇〈逸詩〉的第二首詩,共二簡,共44字,含重文八字,原考釋謂「現存者約為原詩其中二章的部份詩句」 ,非是。從殘餘簡文來看,原詩至少應有四章,其中第四章保存完整,由於重章疊句的關係,我們可以根據第四章,試補出其他缺損的詩句。原考釋以詩意名篇,並謂「〈多薪〉是歌詠兄弟二人之間親密無比的關係」,其說可從。 〈多薪〉一詩,以柴薪來與「栗榛」、「雚葦」、「蕭荓」、「松梓」作為對比。柴薪雖然數量很多、品種很多,但是卻多而雜亂,比不上具有共同特性的「栗榛」(「雚葦」、「蕭荓」、「松梓」)等植物。這種情形,再用以比喻眾多的人群中,沒有人可以比兄弟更加親近。詩中用以象徵兄弟的「栗榛」、「雚葦」、「蕭荓」、「松梓」,以其植物特徵而言,都具有美德的象徵意義。全詩之詩義與《鄭風.揚之水》「終鮮兄弟,維予二人」、《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相似。 四、〈內豊〉 本篇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的第五篇,根據原考釋者李朝遠先生的說明,全篇現存完簡四支,由二支斷簡拼接的整簡三支,殘簡三支,另有一支附簡。第一簡背有篇題「內豊(禮)」,全篇內容與《大戴禮記.曾子立孝》等篇有關。 實際上,今本《大戴禮記》中的〈曾子立孝〉、〈曾子大孝〉皆與竹簡有類似的文句記載,但精神並不完全相同。簡文中談論到君臣、父子、兄弟之間彼此對等的關係,但在〈曾子立孝〉中,所言及的僅止於臣、子、弟的片面從屬關係,這顯然和漢儒所倡言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三綱思想有關。由此段出土的〈內豊〉簡文,我們可以一窺先秦儒家倫理孝道思想的原貌。 五、〈相邦之道〉 本篇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第六篇,僅存殘簡四支,現共存一百零七字,其中合文五,重文一。 本文認為簡文內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簡至第三簡,乃魯哀公與孔子對於「相邦之道」及「民事」二個問題的問答。哀公向孔子詢問「相邦」之道,孔子認為欲相邦者,應以人民所欲為先,使強者順服,察知民患,等待適當時機以推行政事;其後哀公又詢問「民事」,由殘存簡文可見,孔子認為至少需做到農、工、軍事三方面的充實與準備。第二部分則為第四簡,乃孔子退出宮廷後與子貢之間的問答。在哀公的提問中,孔子特別向子貢言及了「相邦之道」,認為哀公此問失當。

參考文獻


(宋)陳彭年重修、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16刷
(清)姚際恆著;林慶彰主編:《姚際恆著作集》第一冊,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沈建華:《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
姚際恆著、林慶彰主編:《姚際恆著作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被引用紀錄


許慜慧(2007)。《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44893
鄒濬智(2007)。西漢以前家宅五祀及其相關信仰研究--以楚地簡帛文獻資料為討論焦點〔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4423
陳雅雯(2008)。《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03945
許慜慧(2008)。《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30140
洪淑玲(2009)。《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273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