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29.209
  • 學位論文

朱熹詮釋孟子道德哲學及其社會價值研究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 要 朱熹的道德哲學自明清至今,引發學術爭議的兩大問題,其一、朱熹在詮釋孟子的性善時,究竟如何看待「人性本善」的問題?其二、朱熹的「格物致知」論真義為何?這兩大爭議的問題,在探討朱熹道德哲學時,不得不面對處理。但處理此二問題,若直接處理,反而很難看出問題的癥結,所以最好是先對朱熹道德哲學做一全面性的探討,方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因此本論文不採取直接式的問題探討,而是先對朱熹道德哲學做深入的研究,探討朱熹是如何形成其道德哲學思想?其形成之脈絡為何?孟學發展史上的歷史關鍵點,從宋明清孟學發展轉折切入,以朱熹做為研究對象,探究孟子與朱熹思想的關聯性,從《孟子》註釋文本或思想轉折性,當是影響宋至清代孟學系譜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本文研究動機欲針對孟子與朱熹分歧歷史背景追溯構成殊異之因,再從詮釋學新視野觀察朱熹對孟學的道德哲學的語意還原與再創造的樣貌。藉由陸象山與明清儒者對朱熹的評析與繼承,對比詮釋朱熹所透顯當代新儒學發展,檢別從宋明理學「向內體證理路」,趨向清代「向外道德實踐」展現不同儒學義理的蘊趣,此工作之廓清當為本文研究價值之所在。 本文論述茲分六章進路分析,除了第一章緒論之外,立基於歷史發展脈絡,第二章以忠於孟子其人背景與其道德思想的概述,盡可能掌握《孟子》語義,探源孟子詮釋所關懷的歷史意識,經由導引出孟子道德意識的架構,衡定評騭其義理價值。第三章以朱熹的時代背景與其從學過程,藉由其師承的影響與其讀書方法的探討,了解朱熹在理解經典前所建立的主觀意識。第四章對比研究朱熹/孟子道德體系的內蘊,並嘗試整理造成不同理解後的結果。第五章宋明學者對朱熹的批評與繼承,藉由他們與朱熹面對面的討論與觀察,展開貫串分析其中的差異性,提供另一參照系統。研究目的不僅在於說明朱熹對於孟子道德哲學建構的特色,更貫串歷史發展的立場,嘗試以宋學對經典的再詮釋的態度探析孟學的各種可能,期能對於中國孟學詮釋的脈絡提供更佳的論述角度。第六章梳理朱熹對孟學詮釋在解釋傳統問題的特點,與面對當代社會影響之下的權變概念,是試圖理解朱熹自詡為道統的繼承者的期待下,如何轉變儒家的哲學態度,解除儒家內聖與外王的緊張,同時又不失中國傳統經典的解釋權,融合傳統與當代,進而與近代學術思潮相互影響,所呈現出的社會價值,正是本文研究期能達到之目標。

關鍵字

孟子 性善 道德 朱熹 人性本善 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5.王晉光:《論語孟子縱言》,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2月。
7.王師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9.田 浩:《朱熹的思維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6年。
27.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
28.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被引用紀錄


温毓華(2012)。從孟子性善論論現代師生關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1429
羅詠郡(2015)。朱子道德哲學之研究:以《論語集注》為主〔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412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