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18.95
  • 學位論文

女性籃球社群的形構——一個社群主義的觀點

指導教授 : 劉一民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對於已經踏入社會卻熱愛籃球的女性,若無籃球專業背景與技術,想在街頭籃球場佔有一席之地,必須有其生存之道。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籃球社群的形成、維繫及流動之過程,研究者以完全參與者的身份進入田野觀察與訪談,以敘說研究為方法,藉由六位主要報導人生命故事中的線索,逐步拼湊出女性籃球社群的樣貌。研究結果發現女性籃球愛好者,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之所以形成社群,實有其必要性。但是女性籃球社群不易形成,形成後也不易維持,在先天環境受限且非制度化的關係中,女性籃球社群會進入固定的生命循環模式。社群內外的不穩定與流動性,不僅考驗著社群也考驗著社群成員,一旦社群意識不足,團隊將走向分裂,成員們對籃球的態度,關係著社群生命逐漸消逝或是再生成為新社群。

關鍵字

女性籃球 社群 敘說 流動性

參考文獻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錫銓(2004)。搭建一座連結社群的橋--「新黃金定律」評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1, 73-79。
劉襄儀(2008)。社群時代的博物館教育展望。博物館學季刊22(2),97-123。
林玠良(2003)。人、運動、流行文化與城市的光合作用─街頭籃球運動的深層意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徐元民(譯)(2002)。婦女體育史。臺北市:師大書苑。(Allen Guttmann, 199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