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08.54
  • 學位論文

兩種改善四邊形辨識迷思的教學策略研究-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

指導教授 : 陳創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探討兩個改善四邊形辨識迷思的教學策略,在國中七年級的應用,這兩個策略分別是分類策略,以及非典型例性質察覺策略。  國中學生的四邊形辨識迷思有典型例、語意、空間視覺、互斥思維四種類型,迷思的存在,顯現了學生的圖形辨識能力,停留在van Hiele認知層次的視覺期,依據圖形輪廓來進行辨識。  研究者提出的兩個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至van Hiele認知層次的分析期,且在圖形包含關係上,擁有一些非形式演繹期的經驗。  採用的研究方法是實驗研究法,對象共有五個國中七年級班級,進行了分類與非典型例性質察覺兩種教學活動的實驗,並以預測、前測、後測、延後測,來審視策略應用的結果。  研究的結果發現,兩個策略均幫助學生,改善了四邊形辨識的迷思,分類策略有效的原因,在於學生進行分類操作時,注意力由圖形輪廓進入了圖形結構,分類完成的結果,提供了命名的脈絡,與包含關係的理解。  非典型例性質察覺策略有效的原因,在於學生利用文字紀錄,以及口語發表所查覺性質時,關注的焦點是在圖形的結構,記錄與發表的方式,整合過往學習圖形的知識,並且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生了圖形定義的需求。

參考文獻


南一書局. (民96). 國民小學數學第一冊: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 (民96). 國民小學數學第七冊: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 (民96). 國民小學數學第十冊: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 (民92).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 台北市: 教育部.
王文正. (民93). 以模糊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探討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四邊形概念之發展.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被引用紀錄


陳昭吉(2013)。長方形概括底高為模組對平面圖形面積 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3.00197
賴宜岑(2012)。七年級學生形成多邊形內角和一般化解題公式的探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200508
楊子賢(2011)。幾何動態軟體融入教學的模式對國中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影響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1.000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