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8.129
  • 學位論文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 (1895-1937)

The Material Life of Japanese in Taipei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Rule(1895-1937)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北在日治時期為全臺政治、經濟中心,來臺日本人大多聚居於此。由於臺北地區日本人以公職人員和從商者為多,就經濟條件而言,屬於中上階級,對生活品質要求較高,為維持與日本國內相近的生活樣態,大量引進日式生活方式,如:日式房舍、日本食材、和服等;同時,由於領臺時,日本已經歷明治維新的變革,在其生活中融入許多西式元素,如:照明設備、火車、汽車、牛肉、咖啡店和洋服、洋裝等,亦逐漸傳入臺灣。由於臺灣本土無法購得上述商品,因此郵購、出張販賣等購物方式非常盛行,隨著日人來臺,上述新事物也一同進入臺灣,並逐漸為臺人吸納,成為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 再者,由於在臺日本人具有殖民者的特殊身份,因此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均受到官方的重視,為提供在臺日人安身之所,並改善臺北衛生環境,總督府興辦多項公共建設,同時頒布相關之衛生規則,力圖打造「適於日本人居住」的環境。 另外,臺灣氣候炎熱、潮溼,為適應臺灣風土,在臺日本人亦將生活方式稍作調整,如:將房屋的天井、地面加高,改穿涼爽的洋服,以及大啖冰塊和飲料等,呈現日式、西式和臺式生活並呈的現象。 日本人帶來的新興事物必然為臺灣民眾所學習,為臺灣社會邁向生活現代化奠下基礎。

參考文獻


《臺灣稻米文獻抄》,臺北:臺灣銀行金融研究室,1949。
1969 《光緒朝東華續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27號,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2008.5 〈平民飲料大革命—日治初期臺灣清涼飲料的發展與變遷〉,《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4卷2期,頁18-23。
2001.6 〈「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臺灣史研究》8卷1期,頁41-88。
2007.9 〈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植櫻與櫻花意象:「內地」風景的發現、移植與櫻花論述〉《臺灣史研究》14卷3期,頁97-138。

被引用紀錄


陳德涵(2015)。台北幼兒園之日語學習現況調查-以家長的意識調查為中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1043
李玲惠(2011)。形塑中的紅豆餅文化-權力跨界與認同轉移〔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5/NKUHT.2011.00035
陳敬杰(2016)。祖先哪裡去?臺灣住宅的異質現代化之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199
洪冬力(2014)。通訊技術中介的都市焦慮:以台灣公用電話為核心的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529
徐瑩峰(2014)。台北市中山雙連街區創意群聚的權力幾何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09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