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220.114
  • 學位論文

一九六O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成長小說研究──以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李昂為例

指導教授 : 石曉楓先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成長」是個既痛苦又快樂的過程。青少年在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劇變下,開始思考、理解自我與外在環境的相依與衝擊,對生命感到迷惘,對愛情有所憧憬,進而探索自我,肯定自我。而這些成長的困苦與快意都將在成長小說中一一再現,使「成長小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只是「成長小說」屬於西方的文學概念,故對其起源、界定等論述,各家說法紛紜,以致我們對此文類的概念模糊,故在探究文本之前,將先釐清「成長小說」定義、範疇與精神,並對同類型其他小說進行辨析,接著從西方成長小說的起源中,梳理出十七、十八世紀的傳統成長小說,與十九、二十世紀各國的現代成長小說的傳承與轉變,最後論及成長小說在中國與台灣的轉變與特色。 再者,一九六O年代台灣學院派本省籍女作家興起,如陳若曦、歐陽子、施叔青與李昂等,她們多介於青年階段,創作不少以自我成長為主題的小說,故本論文也將以此階段的小說為探討對象。而在探討小說作品時須考量到創作背景,故筆者將針對一九六O年代的台灣的政治、社會與文學環境,及作家成長歷程進行討論,以作為分析文本時的參照資料。社會背景部分,分由政治戒嚴、經濟起飛、都市發展與留學政策四方面,分析對文本內容帶來的影響;文學環境部分將針對現代主義思潮的進入,探討對作家創作風格的影響與與表現,藉此了解作家群的創作內涵與作品特色。 青少年乃是由「家庭」走入「社會」,其間經歷身心兩方面的蛻變乃至成長。故在整理、歸納小說文本時,將先從青少年最早接觸的家庭論起,再擴展青少年社會化的過程,其次論及青少年的情慾問題,最後再針對自我認知與理想目標上的追尋進行討論,使青少年的成長、轉變更趨完整。綜上所述,本論文將從家庭社會、情感性慾、自我價值三方面,由外在環境到內在心境,逐步切入青少年的成長歷程,以呈現一九六O年代女作家筆下的成長風貌。   從文本分析中發現在家庭主題上,一九六O年代女作家多探討母親與子女的關係,特別著墨在母親形象對子女的影響;在社會主題上,多探討青少年面對傳統習俗與禮教的態度與影響,及在西化下反思中國文化,從中尋找自我定位與價值。在愛情主題上,探討青少年如何在過程中省察自我,了解自我;在性慾主題上,論述父權當道,傳統封閉的六O年代,青少年如何看待自身性慾的萌芽,如何在禮教下壓抑性慾,及壓抑後又造成青年何種心理問題;在自我體察部分,因存在主義的盛行,故六O年代的青少年們常以書寫方式,討論人類存在的困境、荒謬與價值,進而統合自我,以達到成長轉變。

參考文獻


歐陽子《歐陽子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歐陽子《歐陽子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伏爾泰(Voltaire)文,荷歇特(Jean-Marc Rothette)圖,李桂蜜譯,《憨第德》台北: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七等生《跳出學園圍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6年
王文興《家變》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79年

被引用紀錄


賴亭伊(2016)。鍾肇政「自傳體小說」的成長敘述—以《八角塔下》、《濁流三部曲》、《青春行》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306
周介玲(2012)。台灣作家的文學獻身之道──李榮春之藝術家成長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241
陳玟蓁(2014)。失鄉的反叛者──以東年七○年代小說 《落雨的小鎮》、《大火》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91220141351466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