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08.18
  • 學位論文

魏晉尚情風潮與名士之生死觀

指導教授 : 林麗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在魏晉時期,尚情風潮是如何興起,名士在此尚情風潮之下,面對「生離」、「死別」產生哪些反應,並藉其反應探究名士之生死觀。   從漢代到魏晉之際,由於政治方面的高壓統治,迫使世人從「清議」轉向「清談」,「名教」淪為掌權者政治迫害的工具,名士內心的掙扎、憤慨與無奈可想而知,在身心俱疲之困境中,名士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產生自覺性,他們不再以名教至上,認為應該「緣情制禮」、「緣情立禮」,帶動了當時的「尚情」風潮;由於情是人性的根本,唯有透過「情」才能建立實踐的可能性。對「情性」之肯定,足見名士對「情」的自覺與發揚,已不再因受到名教束縛而任其壓抑,魏晉時期的尚情風潮,遂成為一股無法抵擋的趨勢。在此尚情風潮之下,以坦率「任情」表達情感的方式,成為魏晉一派尚情者之理念;然而,當「情」難以自抑,以致毀形傷神時,令一部分信守禮教者感到太過,是故「情」、「禮」之衝突,便成為魏晉時期不可避免之現象,本研究便藉由文獻中名士在面對「生離」、「死別」時所產生的反應與情禮衝突之記載,探究名士的人生態度與生死觀。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首章論述研究目的、文獻探討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探討在魏晉的時代背景之下,尚情風潮如何興起,名士時人們對於「有情」、「無情」、「忘情」之「情」的主題論辯,以及由於「情」的抬頭,造成與「名教」衝突的情況。第三章先說明名士之義涵與界定,並引述文獻中對名士的記載,來探究在魏晉尚情之風下名士面對「生離」、「死別」的諸種反應。藉由第三章之例證,以探討第四章魏晉名士面對生死之事,有何排遣之方,以及其所反映之生死觀,還有郭象又是如何運用注《莊子》發展出自己「獨化」、「自生」的生死觀。藉由在魏晉動盪不安,令人惴慄危懼的時局下,名士如何產生「惑生」、「憂生」、「哀生」、「樂生」、「苦生」的心態,歸結出「善生勝死的生命觀」、「個體存在之價值觀」以及「死生猶一的宇宙觀」;第五章為結論,此章總結以上各章所述,歸納出魏晉名士的生死觀是如何在尚情風潮與特定的時空背景下產生,名士的行為與思想代表之含意,以及其生死觀對後世造成之影響與發展。

關鍵字

名士 名教 自然 緣情制禮 生離 死別

參考文獻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62年)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風雲時代,1990年)。
林瑞翰:《魏晉南北朝史》(台北:至大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9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