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0.166
  • 學位論文

女性散文中的空間、時間與關係書寫以柯裕棻、張惠菁、鍾怡雯為討論對象

指導教授 : 李清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鍾怡雯在最新的文章〈台灣散文史的另一種讀法〉 中,提到散文是一種折射而非反射,意即散文書寫並非流水帳,而是剪裁過的生命重要經驗。而且散文的內容,是一種作家凝視自身或對世界發出提問的「有我文體」。透過這種「自我不斷分裂」的「散文書寫」過程,「我」被「書寫」層層抽絲剝繭,而使「我的影子越來越稀薄」。鍾怡雯上述的討論,揭示了散文這一文類的性質,一種相對透明且有我的主觀文類,並且書寫的內容都是散文家們凝視的重要生命風景。而本論文正是要從凝視出發,聚焦在散文這一文類的特質,探討凝視的主體──柯裕棻、張惠菁、鍾怡雯,三位散文家,在書寫散文的同時,如何透過凝視的文本風景,書寫自我,展現自我的主體價值。而且本論文把散文家的文本風景透過空間、時間、關係三個面向,有系統的來討論分析,企圖透過三位散文家的散文書寫,回溯凝視的那雙眼睛,所展現的生命主體特質。 第一章〈緒論〉主要是關於研究動機、目的與研究範疇的說明。並探討目前相關議題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過程中可能使用的理論及方法。 第二章〈定居與遊歷:居住的市鎮與異國空間的再現〉以及第三章〈家屋、童年場域,及女性自我的空間〉則從「空間」的角度解析三人的文本。小說中的空間研究,常必須要透過人物(角色安排)、劇情、背景(例如鹽田兒女以雲林海邊為背景)去彰顯。但在散文這一文類,空間是作者生命實踐,觀察世界後的經驗分享與情志抒發對象。並且是一種含有作者情感、學識涵養的特殊「生命空間」。所以我們在閱讀散文時,一方面可以看空間如何被書寫,一方面可以透過作者提供的經驗,去構圖出作者生命的空間文本。第二章中,居住的市鎮強調的是三位散文家凝視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城市對話的方式。而不同於習以為常的居住市鎮,旅遊的「異空間」從「異」於日常的陌生與鄭重其事的心情出發,探討作者如何安排「風景」去呈現出獨特的、主觀的旅行空間。第三章家屋空間,則由散文家書寫的親人位置、發聲權力等等去凸顯特有的、屬於作者私人的生命原形。另外則因女性自主性的提升等外在環境的改變,也要談談女作家的「宅」空間,包括了新世代女性自我的書房、廚房等獨處空間的議題探討,以及三位女性作家受到的社會期待,和期待產生的壓力。 第四章〈更接近本質的自我探問:凝視時間與關係〉則探討因時間而引起的生命焦慮、死亡面對以及如何經營文字,表達出散文家們獨特的時間意義及內感覺的時間意識。另外散文作品中的人物書寫,除了藉人物宣洩情感,更彰顯了其內在的精神,即是透過人(和動物)與情的連結,在書寫的同時,把回憶藉由具象之物勾勒甚或是重構。而在傾吐心情的同時,也常是自我生命的檢視。亦可以說作者透過主體對於他者的凝視,或回憶中的凝視,而以具象的人物作為滲透自我生命的媒介。法國女性主義者呂思˙依里拉加(Luce Irigaray)在探討女性對於人物的凝視更甚者是依戀的同時曾說:「此並非單單只是給予凝視權,但將所有形態帶回它們『觸覺』的起源,在那裡她重新『觸摸自己』」筆者將之定義為「關係書寫」。所以關係的主題中,又包括人我關係的書寫,以及探討把自我當作他者與之對話的「自我觸摸」,討論散文家如何凝視、貼近自我的靈魂並書寫自己的身體。

關鍵字

凝視 散文特性 書寫 空間 時間 關係

參考文獻


張小虹,《驅魔》(台北市:聯合文學),2005年
劉德玲〈鍾怡雯散文中的老人描寫〉(作者為長庚大學國文科助理教授)(《國文天地》第22卷7期,頁67)
陳伯軒,《台灣當代散文的空間意識及其書寫型態》(台北: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芳莉,《在台馬華文學中的原鄉再現:以黃錦樹、鍾怡雯、陳大為為例》(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黃宗潔,《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被引用紀錄


張馨函(2012)。馬華旅臺作家的原鄉書寫研究(1976-2010)〔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07092012074634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