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40.207
  • 學位論文

當代台灣文學的家族書寫---以認同為中心的探討

指導教授 : 許俊雅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提要 本論文是以「認同」為中心概念,做為探討當代台灣文學中家族書寫作品的切入點,並以自我、家族、國族等三個層次來詮釋與理解文本內所呈現的認同面向。文本的選擇上則以郝譽翔《逆旅》、駱以軍《月球姓氏》、鍾文音《昨日重現》、張大春《聆聽父親》與陳玉慧《海神家族》五部作品為主。在篇章架構上共分為六章,各章所討論之內容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分為四個小節交代本論文的研究動機、名詞釋義、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架構,並略述歷來之研究成果與台灣文學中家族書寫的發展脈絡。 第二章討論家族書寫作品中關於「自我」的認同,家族書寫必始於自身,而「自我認同」則是個體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思索與答案。但「我是誰?」其實是個複雜而難解的問題,許多的認同符號往往僅能代表與說明自我認同的一小部分,因此筆者在此章將分別從姓名、身體、早期記憶幾個方向,探討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逐步建立了關於姓名、身體與性別的認同,並由早期記憶的書寫,找到個體建立自我概念的線索。 第三章討論有關「家族」的認同,分為父系認同、母系認同、生活空間與認同等三節加以論述。其中以父系身世為主要關懷與書寫對象的作品包括:《逆旅》、《月球姓氏》與《聆聽父親》;書寫母系身世為主的則為《昨日重現》與《海神家族》,取材角度的不同,已一定程度地透露出書寫者的認同傾向。除此之外,家屋可說是自我的一面鏡子,映照出個人的喜好、興趣與價值觀,因此家庭的生活空間對認同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第四章論述關於「國族」的認同,分為歷史、族群與政治、文化認同幾個方向思考。雖然屬於特定族群身分的記憶與認同,並不盡然是家族書寫的主要關懷所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台灣這塊島嶼,既容納了各種族群的歷史記憶,個人家族史的追溯,就一定程度地反映出這個島嶼複雜的身世故事。透過家族書寫中國族認同的探討,或能以不同於歷史、政治等領域的思維方式,窺見歷史、記憶與認同的幽微之處。 第五章為綜合討論,先以省籍與出生地之認同,觀察作者之所以選擇父系或母系身世書寫,與其認同之間有何關係;並針對在「父系」或「母系」身世書寫這種二元的分類法下,文本中可能較被忽略之處加以補遺;最後則探討作品之形式藝術,分析作者們如何透過形式各異的手法,呈現了家族書寫的多樣性。 第六章則為結論,除歸納本文之研究成果外,並探討台灣家族書寫與研究之展望。 另外附錄的部份,收錄了筆者於2004至2005年間,訪問郝譽翔、駱以軍、陳玉慧、鍾文音等四位作家之訪談紀錄,從訪談的內容,當可更深入地了解幾位作家創作之理念,亦可供文本分析或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家族 家族書寫 認同 郝譽翔 駱以軍 鍾文音 張大春 陳玉慧

被引用紀錄


陳靜怡(2018)。「地方」與「記憶」——郝譽翔的「北投」書寫〔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8.01006
莊于萱(2016)。鍾文音作品研究-家族書寫與旅行書寫中的自我〔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868
孫慈敏(2012)。陳玉慧《海神家族》跨界展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030
張淑華(2013)。九〇年代崛起台灣女性作家的創傷書寫——以鍾文音、郝譽翔和陳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466
吳品誼(2007)。臺灣五年級女性小說家身世書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35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