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58.178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古典詩歌中「女性敘寫」此一課題淵源已久,雖然女性的地位或有高低,但始終不脫男尊女卑之社會地位。歷來文人描寫女性動機不一,當中牽涉到性別寄託的文化傳統,使得女性常成為政治託寓的符碼。然而不論寫實或寄託都使「女性敘寫」的詩歌在傳統詩歌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李白詩歌「十首九說婦人與酒」,詩中女性或溯及古之后妃賢女,或旁及倡優民婦、歌伶舞伎、妻妾女兒,是唐人寫作女性詩數量最多,類型最齊全的一位。他藉由女性詩作或抒懷、或諫今、或寄情,其在政治上的遭遇,長期漫遊的所見所聞都是促成他寫作的動機。他筆下的女性也有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姿。她們的人格特質充滿自我的風采,她們的感情態度突破傳統怨而不怒的藩籬,表現出直率純真、敢愛敢恨的形貌。李白對性別的觀點是男女平等,所以他能尊重女性,發覺女性真正的美,才能將她們寫得如此美麗聰明、有膽有識、可敬可愛。 關於章節的安排,共分為以下八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疇、研究方法和研究大綱等,並回顧前人的研究成果,作為本論文研究李白女性敘寫詩歌所表現的情思為依據。 第二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形成背景>對中國女性敘寫詩歌的起源和發展、唐代的社會狀況和李白的生命歷程作一概略介紹。 第三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類型>整理李白女性敘寫的相關詩作,依身分分為神話女子、宮廷女子和平民女子三大節。再細分為各小節,每一小節羅列該類相關詩作名稱,再作說明,並舉數首詩作為例,以便對李白女性敘寫詩作有一整體概念。 第四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情感>,將詩中女性角色情感分為歡情與悲情兩類。再依據其引發情緒之原因,將歡情分為:兩情相悅之歡、遊宴行樂之歡、青春無憂之歡三類;悲情分為:相思之苦、失時之憂、遭讒之愁、被棄之恨、喪親之痛等不同情感來探究。 第五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寓意>從李白本人的角度探究女性詩的寓意。李白藉女性敘寫詩歌寓託了抒寫身世、諷刺時局、反映民情三種情感,不但表現出李白此生在政治挫敗中的心路歷程,也表現出他對親情及整個大我的關懷。 第六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手法>先從敘述觀點的差異看詩歌呈現的不同風貌;再談形象塑造的手法,分為直接描繪形貌、透過意象描寫、刻畫肢體動作、獨白顯示心境、運用景物襯托、藉由情節描繪等六種方法;最後再從詩中常見的修辭法來探析其藝術特色。 第七章<李白詩女性敘寫之特色>作品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生命力量的貫注,本章以自然直率的人物風采、自信特立的生命氣象以及平等尊重的性別意識,交錯出詩作中變化萬千的風貌,和李白卓然不群的生命特質。 第八章<結論>綜合各章節的探討,作一扼要的整理,並簡述李白女性詩的繼承與發展,在傳統文學中女性敘寫詩作的定位與貢獻。

關鍵字

李白 女性 太白 婦女

參考文獻


12.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從雕飾到放蕩的文章論》台北:正中書局,1984年
5. 吳若芬〈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中外文學》第三十卷,第十二期,1985年5月
6. 蘇其康〈唐詩中的依蘭裔胡姬〉《中外文學》第十八卷第一期,1989年6月
10.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收錄於繆鉞、葉嘉瑩著《詞學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10月初版
9. 吳品萫《李商隱詩歌「女性敘寫」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2002年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鄒君瑜(2011)。李白婦女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1728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