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7.6.75
  • 學位論文

唐代里正在基層行政中的困境與轉變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唐代里正的職能以催驅賦役為中心,幾乎涉及政府所有必須要與民眾接觸的事務,可說是唐代基層行政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為堪此重任,唐初里正的選任,乃以具備「半官半民」特質的人為主,通常是鄉里間的有力人士或擁有勳官資格者。但是約在高宗朝到玄宗朝之間,里正在職能運作上,逐漸面臨一些困境,如逃戶所產生的租庸調缺口、蠲免權縮減、雜役性工作合法化等等,並導致擔任者的性質越來越偏向地方豪富。至中晚唐時期,里正以催驅賦役為中心的職能,開始出現如村正、書手等分工者,以及藩鎮試圖以軍職人員兼任鄉級行政者的情形,這些都顯示出賦役催驅、徵收在中晚唐的重要性。中晚唐擔任里正者,比唐前期更明顯地以地方豪富為主,之所以有此現象,主因應在於豪富方具備代輸賦稅的能力,且擔任里正可使地方豪富鞏固自身利益更加方便。這種現象同時加重了中晚唐的基層吏政問題,如造成以貧戶作為主要的賦役承擔者一類的情事。里正一職,最初雖然是中央政府意圖控制、治理百姓的媒介,但其實際上的發展卻反而漸漸出現中央政府管控不及的空間,與唐初官方設計該制度的初衷漸行漸遠。

關鍵字

里正 基層行政 催驅賦役 勳官 地方豪富 代輸

參考文獻


林楓玨,《唐代的基層行政組織》,臺北: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羅彤華,〈唐代的伍保制〉,《新史學》8卷3期,1997年。
王德權,〈試論唐代散官制度的成立過程〉,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一、基本史料
南朝宋.范瞱撰,《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