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19.251
  • 學位論文

《周禮》教化思想之研究

指導教授 : 林素英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周禮》教化思想之研究」為題,以《周禮》一書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化思想」的探討。第一章緒論先行說明研究的動機以及方法,並進行歷來研究文獻的整理、界定研究範圍。第二章則針對《周禮》貴族階層的教育進行探討,說明區分為「小學」、「大學」兩階段的「國子之教」的教育內容,由師氏、保氏二職所授的德行、道藝之教,進階至大司樂所授的樂教,從而得出「國子之教」的主要目的在於培育能夠協助「王」施行教化的官吏,並要求貴族以自身作為萬民的模範。第三章則針對《周禮》的平民階層,亦即是鄉、遂兩種行政系統的「萬民」之教化政策、思想進行研究,先行梳理由大司徒所立的「萬民教化」之綱要,再說明各級官吏所負責的教化職務,並點出「鄉飲酒禮」、「鄉射禮」在「教化」之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則說明輔佐、保障教化進行的強制手段——「刑」的性質以及施行原則,從而得知《周禮》的「刑」具有兩種型態,一種是「教化之刑」,一種是「司法之刑」。第五章結論則由前四章的探討,歸結出《周禮》教化思想的兩個重要原則:第一,以「孝」為個人內心與外在行為的連結,也可視為「教化」能夠推展的重要因素。第二,《周禮》重視「楷模」的示範作用,「教化」能順利施於萬民,有賴於此。

關鍵字

《周禮》 教化思想 先秦教育 小學 大學

參考文獻


杜正勝:《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市:聯經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4月。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市:允晨文化,2005年6月。
龔建平:《意義的生成與實現——《禮記》哲學思想》,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1月。
吳昌政:《孔子詩教的歷史淵源:試探周代禮官制度中的詩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尹武學:〈先秦儒家之法意識〉,《鵝糊月刊》第32卷第6期,2006年12月,頁8-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