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7.169
  • 學位論文

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與《草原小姐妹》之探討

指導教授 : 王世榮 施德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琵琶藝術在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承載了歷代音樂家、理論家、演奏家、作曲家的努力,累積了豐富的曲目與演奏技巧。成為既能獨奏又能用於樂隊伴奏、合奏、協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本篇論文中,所要研究的主題為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與《草原小姐妹》之探討,《春江花月夜》此曲從獨奏到協奏的發展,也從傳統到現代,在各種演奏版本之中,編曲者們秉持不變的民族音樂風格理念,將西方音樂的作曲手法、技巧,運用至此曲的創作中,表現出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特點與藝術性。 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在與西洋交響樂團協奏的形式中,無疑的拓展了中西音樂交流的表演形式;在獨奏與協奏的樂曲創作部分,作曲者進行多種調式、調性的發展,以及在演奏技巧、音色、表現力等方面皆有新的開創。 對於《春江花月夜》之樂曲分析對象有「劉德海整理的獨奏版本」、「秦鵬章與羅忠鎔編配之民族管絃樂版本」、「吳祖強根據大同樂會合奏版本所改編的《春江花月夜》琵琶交響音詩版本」、「盧亮輝根據吳祖強交響音詩移植為國樂協奏版本」四種樂曲版本。 《草原小姐妹》樂曲分析部分,筆者從「協奏曲《草原小姐妹》西洋管弦樂團伴奏版本」、「獨奏曲《草原小姐妹》」以及「彭修文於1980年編配的民族管絃樂版本」之三個版本中,分析獨奏曲與協奏曲中之樂段關係,以及國樂團協奏版本之特色。 最後本論文透過《春江花月夜》、《草原小姐妹》這兩首琵琶經典樂曲,做為研究主體對象,其中以上述樂曲版本,藉著分析作品的內涵、曲式結構、旋律、和聲、不同演奏形式之差異與特色;以及作曲家之創作動機、素材、樂隊編制等等多面向之探討,更加了解此二首作品之音樂內涵特色,也讓筆者在演奏詮釋樂曲時,有更深的領會與幫助。

參考文獻


王涬薇。〈現代琵琶作品創作理念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5。
洪敏薰。〈六首臺灣琵琶創作作品分析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曾薇伊。〈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陳友倫。〈琵琶文曲《塞上曲》演奏版本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陳茗芳。〈以京劇素材為創作理念之琵琶協奏曲─《怒》、《京劇印象》、《臉譜集》分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