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38.18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台北當代藝術館前身為日本統治台灣時期的建成小學校所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改為台北市政府辦公大樓,2000年改為台北當代美術館。此一古蹟活化而成的美術館,現已經成為展示臺灣前衛藝術家作品的舞台。 當代館歷經公辦民營的經營模式的改換,如今由政府治理,配合市府文化計劃,以期達成永續經營。本研究目的也藉以探討:如何行銷和經營一所美術館?如何評估其績效? 本研究首先介紹當代館之發展變遷,從建築歷史了解古蹟建物的背景、地理位置、安全性、功能規劃等環境;由此研究其作為展示場地之適用情形。此外則是當代館的定位,綜合當代藝術品牌建立、觀眾、空間面向來探討其定位之設定是否符合。關於此點涉及市政府政策與歷任實際執行館務者之理念,在此一併加以探討。 其次,介紹當代館組織與經營策略。從兩個時期呈現特殊人事架構對營運之影響,其次則是美術館、文化局、基金會三方互動關係,最後則是當代館的業務經營,皆為探討領域。此外,探討財務規劃,研究內容除了收入支出解析、機構使用經費狀況之外,還包括行銷方式之運用、歷年活動之發展、推廣工作之實施。 最後則評估當代館展示內容之執行成效,在此從產品分析、行銷推廣、博物館管理三方面進行評估。透過人力和財務的運用,以觀察人事費和人力在預算上之有效性。人力、財力、物力為社會資源之活用,涉及分析觀眾屬性、公眾服務。此外觀眾研究已經成為美術館經營成敗的要件之一,在此亦列入研究對象。 至於所得結論和建譯如下。一、政府政策導向影響長期發展,二、增強空間機能之利用,三、深思品牌定位和行銷策略,四、思考組織再造之可能性,五、擴大募款策略,六、內部資源管理與人員教育須專業化,七、擴展參觀年齡層,八、調整門票,九、暢通觀眾建言。

參考文獻


11. 黃彩雲、黃文杰 (2003),國內公立博物館公辦民營之案例分析:以四座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7(4),頁105-125。
12. 于瑞珍、王啓祥、張秀娟、曾如禎 (2010),從海生館BOT經驗談臺灣的博物館營運管理之可能性,科技博物,14卷4期,頁15-24。
13. 薛平山、薛平海 (2006) ,BOT,博物館的最佳抉擇?,博物館學季刊,20:2,頁117-121。
5. 許雅婷(2007)。論顧客關係管理如何運用於台北當代藝術館。未出版碩士,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14. 林詠能 (2007) ,博物館評鑑制度研究計畫專輯,科技博物,13:3,頁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