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2.115
  • 學位論文

花蓮和平地質區延性構造的地球物理探勘

指導教授 : 鄭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這十幾年來,台灣東部的巨大片麻岩體被認為是傳統的變質帶岩體。有些研究提出變質岩體被偉晶花崗岩切斷或是入侵。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示片麻岩可能是來自於花岡岩或變質花岡岩。為了驗證花岡岩與變質花岡岩的存在,及找出在台灣東部的變質帶中花岡岩潛在分布,使用甚低頻電磁法(very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method,以下簡稱VLF-EM ),在台灣東部造山帶,花蓮和平地質區中,佈一條長達19公里、曲折延綿的和平林道測線,以及一條作為對照組、長4.4公里的和平溪測線。 VLF-EM的數據使用一種稱為Fraser濾波法的線性濾波法,以及總體經驗模態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或稱EEMD)非線性濾波技巧,以加強訊號以及判斷訊號品質。此外也使用加了集膚深度要素的Karous-Hjelt 濾波法,繪製等效電流密度模型。搭配3D地形協助,可以很清楚地使用等效電流密度模型,標示探勘區域的花岡岩與變質花岡岩的分布。 即使定性模型有不確定性,我們發現的地質意義將提供一個有關於台灣附近的版塊構造的看法──台灣與鄰近琉球島弧系統南端在晚新生代時,與呂宋島弧碰撞之前,是歐亞大陸邊緣的一部分。 本論文已部份發表於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2012), http://dx.doi.org/10.1016/j.jappgeo.2012.06.010

參考文獻


唐周宜, (2004). 透地雷達測勘之小波與希爾伯特轉換整合分析, 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學位論文
賴以平, (2007). 透地雷達數據之S轉換時頻譜解析與應用, 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學位論文
Beamish, D., (1994). Two-dimensional, regularised inversion of VLF data: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V. 32, p. 357-374.
Beamish, D., (1998).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VLF data: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V. 39, p. 63-76.
Bendat, J. S. and Piersol, A. G., (1985). Random Data: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2nd, John Wiley & Sons, In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