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31.238
  • 學位論文

論《千江有水千江月》與《鹽田兒女》女性意識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與蔡素芬的《鹽田兒女》二書在文壇上都是榮獲《聯合報》長篇小說首獎的優秀作品,一直到今日也還是許多高中職學校寒暑假必列之閱讀書單。此二書所呈現的女性意識,更有著相當大的共通性。本論文共分六章來探究此現象,希望透過「作者本身背景」、「敘事美學」兩個層次的討論,進而具體分析二書中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識變遷。各章內容簡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疇與侷限、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蕭麗紅與蔡素芬的創作時空背景〉,作家的生平背景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是相當大的,因此本章先就兩位作家所成長的時空背景(政治、經濟、文學)談起,再論及蕭麗紅與蔡素芬兩人的生平。試圖從真實的時空背景下,發現兩位作家的創作思想架構、作品內容鋪陳、及最重要女性意識變遷。第三章〈敘事學觀照下的女性人物塑造〉,本章由故事結構、敘事模式入手,藉由對文本基本概念的爬梳,展開第三節女性人物的分析。並由第二、三章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書中女性人物的女性意識。第四章〈傳統下的女性自我概念〉,發現書中時代的女子家庭教育是以傳統美德為教育內容(婦德、婦言、婦功),這造成女性們有著不敢強出頭的壓抑心態(如逆來順受的矮化心理、缺乏自主的依附行為),甚至成為一個慣於被動的女性主體,無論是面對愛情、婚姻,或是家庭,都有著宿命想法。第五章〈覺醒後的女性自我意識〉,首節就女性意識覺醒的利器論起,母親永遠是灌輸女兒身為女人應有之思維的最直接人選,而父親(或丈夫)則是第二個幫手。除此之外,女性教育的普及,也加速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意識的覺醒主要表現在命定觀念的揚棄與重建新的人生道路兩方面。前者針對反思的萌芽、行動的展現、成長的軌跡三部份論述,後者從女性能接納真實自我及提升對自我的認同二部份論述。第六章〈結論〉,《千江有水千江月》與《鹽田兒女》有著高度相似的女性意識變遷,在作者刻意所為之下,夾在傳統與現代中間的兩位書中女主角揚棄命定的桎梏,以不同過往的獨立自主新思維,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參考文獻


王桂花總編輯:《中國人的愛情觀:情感與擇偶》,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朱雙一:《戰後臺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余德慧:《中國人的愛與苦:犧牲與求全》,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孟樊、林燿德編:《世紀末偏航: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莊慧秋:《中國人的姻緣觀》,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老師,1991年。

被引用紀錄


王宇奇(2017)。蔡素芬《鹽田兒女》中的「女性意識」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7.00092
蔡文嘉(2013)。「小說族」及其作家作品研究──以林黛嫚、詹玫君、陳稼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3394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