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7.175
  • 學位論文

朱子哲學之理氣關係研究

指導教授 : 黃瑩暖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朱子哲學之理氣關係研究」,旨為證明朱子的「理」非只為一靜態之理,其亦有妙運於氣中的活動義。 首先,在第二章「理氣涵義—生生不息的理與氣」中,本文以為從朱子的「理」之「所以然之故」與「所當然之則」兩面向來看,可見理作為主宰,為驅使人從事道德行為的動能。且朱子以「理」為「太極」,更強化理「發用」、「開顯」於事物之處的動能義,說明理確有活動性;而將「理」等同於「誠體」,亦強調理創生萬物的「剛健發用」與超越於物之上、無思無為的「真實無妄」。 接著,對於朱子理氣關係中「理氣先後」、「理生氣」與「太極動靜」三大議題,本文以為「理氣先後」之「先」字,不可只理解為靜態的「形而上先在」之義,其亦隱含著「理於氣中為主宰」的動能義;「理生氣」之「生」字,並非一般「母生子」式的生,應解為「使之存在」,蘊含著「理是使氣之所以存在的根源動力」之意,且「生」字既由「一陰一陽」中推來,即朱子是從具體陰陽交感中,言理妙運其間的「生」義,故「生」字亦有理發用於氣中,使氣「生生不已」的意味。此外,本文亦對牟宗三先生以「只存有而不活動」來判定朱子的理提出疑義,筆者以為朱子之所以反對言「太極便是動靜」,是在強調不可以動靜來規定太極,並非認為太極本身不可動靜,且朱子有多條語錄,言及理發用運行於氣機中,使氣「依於理」而不失條緒的活動義。 進而,本文指出朱子的「理一分殊」之說,其「分」字,有「分出去」的動力義。朱子雖言理受限於氣之障蔽而產生外顯有偏全,但不可由此來遽斷其理沒有活動,兩者之間並無絕對之必然性。且朱子「氣強理弱」之說,是對人存在的有限性之警醒,教人明白純善性理雖天生具足,但仍必要通過不斷地工夫修養,才能顯其完全,故不可只以「理好像不作用,氣的運行決定一切」,來斷定其理氣說陷入矛盾,應從朱子正視現實氣稟之雜與人欲之私來理解此思想價值。 最後,本文以為朱子雖然不直言心即理,不走逆覺體證遙契於天之路徑,但視其心貫通理氣,能自覺主宰己行,呈顯理之發用的活動義,及於心上所作的格物窮理工夫,實則為一「求諸外而明諸內」的道德實踐方法,朱子的天人合一思想雖不合於孟子原義,然則殊途同歸,亦有達至天人合一之化境的可能性。

關鍵字

太極 格物

參考文獻


2.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31》台北︰聯經,2003年。
3.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5.金春峰︰《朱熹哲學思想》台北︰東大出版社,1989年。
7.陳來︰《朱熹哲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8.陳來︰《宋明理學》台北:紅葉文化,1994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