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97.157
  • 學位論文

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人權教育是民主政治發展的基礎,若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達到對臺灣民主政治發展史之歷史理解的教學目標,只透過歷史教科書的單一教材講述,顯然不足。而教師運用影視教材輔助歷史教學,則是值得參考的教材教法。 筆者提供高中歷史教師若干關於「白色恐怖」史事的影視教學資源與教學輔助資料,為從事歷史教學活動時之參考。再者,選擇討論與比較《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這兩部電影。這兩部皆是頗為符合所謂「中之實」的歷史劇情片,大部分呈現了白色恐怖時期人物的思想和生命、白色恐怖時代中的情境與時代變遷中的普遍趨勢,且劇情的鋪陳、配樂與場景氣氛營造具有渲染力,透過教師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則學生可理解所謂的「中之實」。 這兩部同樣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電影,在影視書寫與敘事手法相異。《超級大國民》頗為符合白色恐怖受難者與家屬的口述歷史,又與發現六張犁公墓的史實互相呼應,電影配樂與演員演技的鋪陳,易激發觀者的反思,渲染力十足的寫實手法,更能觸發學生重視與反思人權教育的義涵。 《天公金》則以較直接的手法,讓男主角直白地述說「白色恐怖」時期的冤案與其家庭所受的苦難,並讓男女主角分別站在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兩方,辯論責任歸屬的問題,直接批判威權體制。但片中良心發現的加害者、特務人員,似乎是一個不符合現實的理想化形象。 另外,兩片皆討論了白色恐怖時期的威權政府利用法條侵害人權的史實。雖然法條的細節與史實有些許出入。然而,仍可顯現威權政府的恣意立法、行政、以軍法審判一般民眾,造成層出不窮的不當審判之政治案件。 最後,將這兩部電影作為為影視教材,透過一連串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學習台灣史課程中的「白色恐怖」,能理解並思考其不同的歷史書寫方式。從學習單的學生回饋可得知,運用影視教材進行歷史教學活動,確實能達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3. 王汎森,〈歷史教科書與歷史記憶〉,《思想》,第9期,2008,頁123-139
5. 吳乃德,〈服從是邪惡的根源嗎?〉,《思與言》第47卷第3期,2009年9月,頁1-25
6.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2期,2006,頁1-34
9. 林佳範,〈台灣人權教育政策的發展與問題-從校園“解嚴”說起〉,《臺灣國際法季刊》6卷1期,2009,頁135 -157
11.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台灣大學歷史學系,1999年),第23期,頁446

被引用紀錄


洪慧霖(2012)。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264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