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11.8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要﹞ 鑒於台灣近年來宗教事件曾出不窮,傳出許多斂財劫色的消息,受害者從一般市井小民到高級知識份子都有,足見國人對宗教信仰的基本知識與態度有待商榷。但宗教的領域一直是學校正式課程中避免涉足的課題,卻是人類文化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場域,因此認為有必要在學校課程中探討這方面的議題,特別在國民義務教育階段,應建立正確的信仰觀念,以避免因無知而落入迷信的陷阱。 台灣社會據其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出功利性特別強的信仰文化,尤其解嚴之後,「人民團體法」通過,許多新興宗教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而「神通」是其招攬信徒的主因。眾多新興宗教的虔信者在信教的過程中,多有特殊的「感應」,使其信仰更為堅定。 新興宗教組織及各種民間宗教廟宇、神壇能在台灣迅速擴張,必有某些社會條件促成;而其組織運作的方式,及動員的能力,亦不可小覷。而這些信仰在許多局外人的眼中,仍不脫迷信的色彩,若台灣宗教信仰已脫離所謂「正信」之路,揚棄了宗教應有的理想、哲思,而參與者又不乏高級知識分子,是否代表我國的教育出現某方面的缺失?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給予教師自編教材的空間,宗教課題的探討應是社會學習領域公民課程可以著墨的部分。 本論文共分五章,以下就論文的架構分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說明問題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研究的範圍與限制。 第二章 公民教育與宗教課題:探討公民教育的內涵,包括公民教育的意義及公民教育的歷史發展;以及公民教育與宗教共通的理論基礎,從文化角度、道德教育角度、心理學角度、社會學角度加以分析。 第三章 台灣宗教信仰狀況:探討台灣民間宗教信仰內涵、和民間新興宗教特性,以及民間宗教之功利性質。 第四章 公民教育中的宗教課題:首先探討各國義務教育中對宗課題的處理方式,接著論述國內私校所進行的宗教教育,並從現正積極推行的九年一貫課程加以分析,針對社會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探索宗教課題在公民教育中的發展空間與實施方式。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根據前面四章的論述予以整理、歸納出結論,並針對研究期間所遭遇的問題與限制,提出建議和省思。

參考文獻


卓播英 (1980) 《現代公民教育的發展趨向》,台北:正中。
黃德祥 (2000) 《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鄭志明 (1986) 《中國社會與宗教》,台北:學生書局。
(1988) 《宗教與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蔡秋東 (1994) 《公民教育教學之研究》,台北:水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