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9.255
  • 學位論文

聖桑D大調雙簧管奏鳴曲,作品一六六之分析與詮釋

Camille Saint-Saens(1835-1921):Sonata in D Major for oboe and piano, Op.166

指導教授 : 劉廷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聖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不但在音樂上嶄露頭角,同時也編寫腳本出書、作詩。此外他也是一位業餘的科學家,對天文、物理、自然科學和歷史都有極深的造詣。 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中,聖桑可以說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政治環境上,他見證法國二月革命、拿破崙三世稱帝、普法戰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不但看到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活躍的十九世紀上半期,歷經浪漫樂派的改變,參與了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及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在音樂上的新手法和對於音樂的新嚐試,再接觸到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的印象音樂,不但如此,他也成為德布西的早期崇拜者。甚至,亦遇到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及多位二十世紀作曲家對於音樂的革新。 我們可以這麼說,由早期的作品風格而言,聖桑可以說是一個勇於嘗試的作曲家。 此外,許多評論家指出他的作品顯示出最優秀的法國音樂之最典型特點;他的結構富有邏輯性,明晰、坦率、悅耳、技巧超群。他準確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及如何表現以達到要求。 這樣一位見多識廣的音樂家,創作出數量驚人的作品,並且擁有獨樹一格的作曲風格和音樂語法,正是吸引我來做探究的原因之一。 這首雙簧管奏鳴曲,是聖桑辭世同年的作品,從樂曲的技巧亦或是曲風及結構都可以感受到聖桑對雙簧管這樣樂器特質掌握的高超能力。最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一次的研究,可以探究到作曲家寫作時所希望表演者詮釋出的語法,以及對於自我在實際演奏上能有所益助。

關鍵字

聖桑 雙簧管 奏鳴曲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洪萬隆 主編。《 黎明音樂辭典 》。台北 :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書目
【中文資料】
1994。
康謳  主編。《 大陸音樂辭典 》。台北 : 全音樂譜出版社,1982。

被引用紀錄


李憶佳(2011)。李憶佳低音管演奏會含輔助文件聖桑《為低音管與鋼琴的奏鳴曲,作品一六八》之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1.00584
何詩慧(2007)。聖桑: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2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25115
陳郁潔(2012)。聖桑《為低音管與鋼琴的奏鳴曲,作品168》之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128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