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239.171
  • 學位論文

從春秋五霸之事論《春秋》之道名分

指導教授 : 劉正浩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莊子•天下》云:「《春秋》以道名分。」此語中肯地揭示了孔子作《春秋》的要旨─正名定分,孔子認為「正名」是使社會恢復和諧秩序的主要路徑,不由此道,則難以達成,因此,便將正名思想寄寓於唯一著作《春秋》中,以昭示後人。五霸之事散見古籍中,而《春秋》所載,皆經孔子刻意安排,以彰顯《春秋》道名分之旨。《春秋》所載五霸事,或褒揚其尊王、攘夷、討罪、救患之功,或貶其侵伐弱小之暴行,或載與諸侯之盟會,以貶其犯分之罪。然於齊桓則特寫其九合一匡之功;於宋襄則特寫其急於謀霸之種種惡行;於秦穆則特寫其爭霸失敗後之痛定思痛;於晉文則特寫其勤王之功與報復私讎的暴行;於楚莊則特寫其德威之並重,在在顯出孔子正名定分之苦心。本論文共分七章: 首章緒論,闡釋《春秋》以道名分,梳理孔子「正名」與《春秋》褒貶大義的關係,並探究「屬辭比事」以明經義的重要性,最後則界定本論文所稱之「春秋五霸」。 第二章至第六章,則分別討論五霸之事,依《春秋》、《左傳》所載,逐年論述其言行舉措,參以前儒諸說,從《春秋》之褒貶,得出孔子正名定分之理;透過本文對五霸之事的探討,可明侯伯應然之分際,既有「霸」之名,則當有該做之事,不該做之事,藉之以明孔子《春秋》述事以正名定分之旨。 第八章結論,總結《春秋》對五霸之褒貶,從中理出有霸名者,當有之分際。《春秋》所載錄五霸之言行,闡明正名定分之理,吾人當引以為鑑,檢討自身之言行,不當辜負孔子將「正名」之道傳示後人的苦心。

關鍵字

春秋五霸 正名 《春秋》 道名分

參考文獻


《左海鉤沉》,劉師正浩,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86.11。
《儒家政論衍義》,薩孟武,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71.6。
《孔孟荀哲學》,蔡仁厚,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73.12。
《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啟超著,賈馥茗標點,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76.2。
《孔子傳》,錢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76.7。

被引用紀錄


王敏芳(2006)。左傳女子的資鑑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48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