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89.207
  • 學位論文

臺灣母語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閩南語教育為例

The Research of Taiwan Mother Tongue Education Policy - Taiwan Southern Min.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 : 黃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以台灣本土語言的發展為範圍,透過文獻分析及歷史研究,針對台灣自日治時期設公學校開始至今,有關母語教育政策發展的時代背景、內容及執行方面,加以分析整理,藉以了解台灣整體母語教育政策的內涵、實施所代表背後的政治潛在意義及影響推動的因素。並以國外母語教育政策實施現況及多元文化主義中對多語言的教育主張-『雙語-雙文化』教學相關的文獻探討,再加上對現今真正落實母語教育政策於體系中的『鄉土教育』及『九年一貫本土語言』教育政策的檢視,檢討母語教育政策的得失,並依其困境提出建言。 教育權的主體為國家亦或人民,一直為教育界中爭論不已的議題,母語教育的主導權應是由政府主導,或權力下放至地方政府、學校,皆是左右母語教育推動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本論文認為,從西方各國開始實行立憲體制之後,教育權主體便由國家主導轉移到國民主權說,而國民教育權內涵中的『住民教育權』概念,則可解決上述中央與地方在面臨母語政策推動時權責不分的解決途徑。 其後,本研究並探討在制度層面中有關母語教育權法令制度的不足,建議應督促立法院應就「憲法委託」之義務,依憲法規定制定有關多元語文政策(母語教育)之具體明確的法律,以確保其在教育政策的法律位階,並依「住民教育權」中母語應為地方自治事項之理論概念,建議制定「母語教育基本法」為一綱要性的制度規範,即為『框架性立法』,至於內部細則法規則,由地方依其各地特殊文化制定之,為符合多元文化發展之終極理念,也才能達到母語教育功能性的核心領域本質制度。 最後,本研究對現行閩南語教育實施之困境,分別就(1)母語教育之立法及相關法規的修訂(2)師資培育方面(3)文字書寫及音標方面的統一(4)母語教材方面(5)語言環境-行政單位、學校、家庭、社區的配合(6)教育的往上發展-設立民族學院、向下紮根-推行幼稚園的雙語教育(7)現代傳播科技的應用,提出未來修訂母語教育政策規劃的建議。

關鍵字

閩南語 母語教育 語言政策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清山(1999),<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期,28-41。
周泰順(1999),<閩南語教學之探討>,《師友》,388期,頁90-93。
林玉體(1986),《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施正鋒(2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

被引用紀錄


林延霞(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本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及其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416
林仟詞(2005)。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閩南語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5.00918
林素琴(2005)。客語政策執行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客語教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5.00555
林宣佑(2005)。新加坡母語教育政策對我國鄉土語言教育政策之啟示〔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5.00219
林美珍(2012)。「台語社」在戰後台語運動的位置與成就〔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2.000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