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82.191
  • 學位論文

劉辰翁遺民詞研究

指導教授 : 陳文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文學的成就往往與時代有密切的關係,宋遺民詞即是一個例證。在這一特定的時代中,遺民詞人有許多有價值的詞作,但文學史及宋詞選本談及與評論很少,這對於宋詞的研究,不免有遺珠之憾。劉辰翁於宋亡後隱居不仕,詞作甚夥,寄託了故國之思與亡國之悲,寫出許多動人篇章。無論在內容與藝術上,皆有值得探討研究之處。因此以之作為本論文的研究重心,進一步並分析其特色。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共分四節。第一節陳述研究動機與方向,第二節說明詞集版本,第三節探討「遺民」定義及「遺民」產生之背景,第四節則界定「遺民詞」的定義及研究範圍。第二章「劉辰翁的生平、學養、師友交遊及著作」共分四節。第一節略述其生平梗概,將其一生分為出生、求學、科舉、仕宦、漂流、隱居等階段,以見其一生的發展起落。第二節論述其性格學養,及第三節考察其師友交遊,以見其修養、內涵,第四節列述其著作,以見其文學成就。第三章「劉辰翁遺民詞之內容」,共分五節。將遺民詞中所表達的感情及內涵加以歸納分析,分為第一節亡國之悲,第二節眷念故國繁華,第三節對異族的憤恨,第四節亂離的人生悲感,及第五節遺民忠貞心志的表現。第四章「劉辰翁遺民詞之藝術表現」,共分兩節。第一節分析技巧,從意象、典故的運用及使情感深化的對比、曲折等方法,加以分析之。第二節則在內容、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賞析其整體風格的呈現。第五章「劉辰翁遺民詞之特色」,共分四節。第一節將劉辰翁視為南宋愛國詞作的嗣響而述其特色,第二節就詞作表現出的詞史精神與社會意義而述其特色,第三節則從詞的詩化及散文化而述其特色。第六章「結論」,撮述各章大要,並對劉辰翁遺民詞予以評價。

關鍵字

劉辰翁 遺民意識 遺民詞 南宋 沉鬱

參考文獻


《元代史新探》 蕭啟慶 臺北市 新文豐1983年
〈元初江南的叛亂(1276-1294)〉 黃清連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四十九
〈先秦時期的夷夏觀念〉 谷瑞照 《復興崗學報》十七期 1977年6月
壹、 書籍
一、 劉辰翁作品類

被引用紀錄


謝添基(2009)。非體驗表徵文本的認知接受――以唐代海字入詩為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635
江翊君(2006)。鍾惺、譚元春詩論研究――以《詩歸》為核心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1266
張娣明(2008)。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30798
藍淑珠(2009)。南宋論政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1636
吳牧雲(2011)。劉辰翁《世說新語》評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348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